《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释文补正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德宽,徐在国,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黄德宽(1954-),男,安徽省广德县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徐在国(1966-),男,山东省新泰人,安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

原文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上博购藏的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释文大部分可信,但仍存在误释、缺释之处。本文对其释文作了补正,指出其误释之处,对部分缺释之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 (2002)02-0001-06

      学术界企盼已久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该书内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该书最大的特色是“将每简放大彩印,以提供给读者对文字隶定和注释考订的最大方便。”(注: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页。)因此, 我们应该感谢整理者和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文本及文本的注释本。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们今仅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的释文略作补正。关于《缁衣》和《性情论》的释文将另文讨论。

      

      “荨”字见于《说文》,在简文中似应读为“覃”。李学勤先生说:“按‘寻’声的字每每与‘覃’声的字通用,如《说文通训定声》所说,‘荨’或作‘藫’,‘橝’或作‘桪’。这是由于‘覃’是定母侵韵字,故与‘寻’相通。”其说可从。典籍中“覃”与从“寻”声之字相通,如:《淮南子·天文》:“火上荨,水下流。”高诱注:“荨,读若《葛覃》之覃。”《淮南子·原道》:“故虽游于江浔海裔。”高诱注:“浔,读《葛覃》之覃也。”《尔雅·释言》:“流,覃也。覃,延也。”《释文》:“覃本又作。孙叔然云:‘古覃字’。”(注: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第239 -240页。本文征引通假材料俱见该书,下不再注。)《说文》:“覃, 长味也。”《广雅·释诂二》:“覃,长也。”《诗·大雅·生民》:“鸟乃去矣,后稷瓜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毛传:“覃,长。”

      (注:《曾侯乙墓》(上)注(34),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506页。)其说可从。《尔雅·释诂上》:“引,长也。”《列子·汤问篇》:“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张湛注:“曼声犹长引也。”《释文》“曼声,引声也。”“曼声”义为“引声”与“长歌”义近。

      寻绎简文上下文意,“丌(其)乐安而屖,丌(其)謌(歌)绅(引)而荨(覃),丌(其)思深而远,至矣!”“安”、“屖”义近;“深”、“远”义近;“绅”、“荨”义亦应相近。“引”、“覃”均训长,且均与歌声相关。因此,将“绅”读为引,“荨”读为覃,是可以成立的。

      128页注释说:“以上说明, 《讼》不仅是西周王室宗庙祭祀的乐曲,而且也有歌与乐相和。今本《颂》各篇皆一章,凡章十句以下者今本计十八篇,多数诗句比较短,而祭祀须有一定时间,不能遽然结束,因而音乐节奏尤其缓慢,即所谓‘安而屖’。”此说甚确。既然音乐节奏尤其缓慢,歌声也必定是曼声长歌,即所谓“引而覃”了。

      ②130页第四简“与贱民而之”。

      

      简文“戚”当读为“戚患”。“戚”字古或训忧。《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毛传:“戚,忧也。”《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何晏《集解》引郑玄曰:“长戚戚,多忧惧。”“戚患”义同“忧患”。简文“民之又戚患也”即民之有忧患也。

      ④136页第八简“十月善諀(谝)言”。注释说:‘諀’“从言,卑声,当读为‘谝’。”

      按:古音谝,并纽真部;卑(諀当从卑声),帮纽支部。二字韵部相隔较远,典籍中未见卑、谝相通之例。疑“諀”字当读为“譬”。典籍中卑与譬、辟相通,如:《老子》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汉帛书《老子》乙本“譬”作“卑”。《郭店·老子甲》20“譬”字亦作“卑”。《国语·齐语》:“踰太行与辟耳之谿拘夏。”《管子·小匡》“辟耳”作“卑耳”。《说文》:“譬,谕也。”《诗·大雅·抑》:“取譬不远,昊天不忒。”郑玄笺:“今我为王取譬喻不及远也,维近耳。”简文“諀言”读“譬言”,即譬喻之言。

      还有一种可能是,“諀”字不必破读。《广雅·释诂二》:“諀,訾也。”又《释言》:“諀,訾也。”《集韵·支韵》“諀,諀訾,好毁誉也。”“諀言”即毁誉之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