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语词考释漫记

作 者:

作者简介:
方一新,浙江大学 汉语史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8 方一新(1957-),男,浙江黄岩人,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古汉语及训诂学研究。

原文出处:
古汉语研究

内容提要:

采用排比例证、破除假借、考察词义的构成及产生年代、分析词语的内部结构等方法,对“临履”等7例六朝语词作了考释研究, 对前修时贤或辞书的成说有所补正。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442(2002)01-0085-06

      准确解释词义,是理解作品、从事语言研究的前提。六朝的作品如《世说新语》、《抱朴子》等书都是语言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像《世说》的词汇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悬而未决的问题仍有不少。有些解释粗看似无问题,仔细推敲就不尽妥当了。这里举“临履”为证。

      例一。《世说新语·方正》6刘注:“(夏侯)玄至廷尉, 不肯下辞。廷尉钟毓自临履玄。”(157 页)(注:本文的书证均采自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出版的通行版本,如《世说新语》采用的是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校笺》本,中华书局,1984;《三国志》是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下简称《校笺》):“‘临履’,《魏志·夏侯玄传》注引《世语》作‘临治’,义同。”[1][p158]张万起先生《世说新语词典·副编》(下简称《词典》)有“临履”条,释为“犹临治”。[2][p718]二书对“临履”的释义不够明晰。“临履”义同“临治”,那么“临治”又是什么意思呢?(注:“临治”《大词典》未收。《汉书·贡禹传》:“疾病侍医临治,赖陛下神灵,不死而活。”(3073页)《新唐书·韦凑传》:“及病,遣上医临治。”(4266页)这两例“临治”都是(御医)亲自治疗的意思,和裴注引《世语》的含义不同。)我们再来看看权威辞书的解释:《汉语大词典》(下简称《大词典》)“临履”条释为“①见‘临深履薄’”,“②谓实地察核”。先看第一义,检“临深履薄”条,释云:“《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面临深渊,脚踏薄冰。后因以‘临深履薄’喻谨慎戒惧。……亦省作‘临履’。”举三国吴薛综《与诸葛恪书》一例。按:“临深履薄”是否可省作“临履”姑且不论。(注:《太平广记》卷五○“嵩岳嫁女”条(出《纂异记》):“其表云:‘某县某,克搆丕华,德洽兆庶,临履深薄,匪敢怠荒。’”(310 页)以“临履深薄”来代替“临深履薄”。)薛综此信见于《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记诸葛恪在丹阳太守任上平定山民后,吴王孙权派薛综前去慰问,薛综写信称赞诸葛恪说:“虽实国家威灵所加,亦信元帅临履之所致也。”(1432页)“临履”实谓亲自出面、亲临现场,而不是“喻谨慎戒惧”之义。次看第二义,《大词典》举《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及往临履,不如所闻”和《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时未临履,亦谓宜然”两例和后例胡三省注:“临履,谓亲临其地而履行营垒处所也。”(注:按:这两例分别出自《三国志·魏志·张鲁传》(265 页)和《王基传》(754页)。)

      六朝隋唐的史书、佛典中,“临履”一词十分常见,为了推敲释义,不妨多举一些其他用例:《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265 页)《广弘明集》卷二十六《慈济篇序》:“况复蚕衣肉食,闻沈侯之极诫;酝酿屠宰,见梁帝之严徵,观其劝勖之文,统其慇懃之至,足令心寒形慄,岂临履之可拟乎!”(303页b)《晋书·宣帝纪》:“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20页)又《荀勖传》:“凡职所临履,先精其得失。使忠信之官,明察之长,各裁其中。”(1155页)又《王濬传》:“臣受国恩,任重事大,常恐托付不效,孤负圣朝,故投身死地,转战万里,被蒙宽恕之恩,得从临履之宜。”(1211页)又《陶璜传》:“臣亡国之馀……誓念投命,以报所受,临履所见,谨冒瞽陈。”(1560页)《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十月丁卯,神武上言,幽、安、定三州北接奚、蠕蠕,请于险要修立城戍以防之,躬自临履,莫不严固。”(22页)

      “临”和“履”都有来到、到达义,又有治理义,故“临履”成词之初当为同义或近义连文,就是亲临某地、亲自到某地做事的意思,上述各例“临履”,或谓亲自指挥、亲自做(处理),或谓亲临现场、实地勘察,有时还和“自”、“亲”、“躬自”等词连用,要之共同的义根都是亲自做某事,随其语境的不同含义微别罢了。胡三省《通鉴注》对“临履”的解释是古书注解者常见的随文作释,属于该词的义位变体,未必适合其他“临履”的用例。《大词典》“谓实地察核”的解释较之胡注已经比较概括,但还不够全面赅备。如《广弘明集》卷二十六载有沈约的《究竟慈悲论》、梁武帝的《断酒肉文》,“岂临履之可拟乎”犹言难道还准备亲自去做(蚕衣肉食、酝酿屠宰之类的事)吗!“临履”就是躬自尝试、亲自做;上举《世说·方正》“临履”犹言亲自审讯、躬亲处理,都无法用“实地察核”来解释它们。像这种属于义位变体的情况在古书中俯拾即是,难以穷尽,在一般的情况下(例如注释、翻译)当然须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给予相应的解释。而辞书的释义必须讲求概括性和科学性,归纳的义项应该是义位而非义位变体。

      有些词语,学者的解释并不相同,可见在理解上还有差异,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特就“丑顇”、“临”二例提出讨论。

      例二。《世说新语·容止》7 刘孝标注引《续文章志》:“(左)思貌丑顇,不持仪饰。”(335页)又13:“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顇。”(337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