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论与汉语主语的确认

作 者:

作者简介:
潘海华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香港九龙达之路83号;梁昊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100089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在优选论框架下如何确认汉语主语,并与用原型论模式确认汉语主语的研究进行对比。本文的研究表明优选论不仅能容纳与确认主语有关的句法、语义及篇章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而且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各制约因素之间的互动。通过对汉语各种句型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六个制约条件,其顺序依照重要程度排列如下: 语义匹配制约/次语类制约》排比制约/话题制约》近距离制约/词类制约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6 期

字号:

      本文讨论在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 )的理论框架下如何确认汉语主语的问题。 虽然陈平(1994 )尝试用原型论模式(prototypeapproach)(Dowty,1991)对汉语主语、宾语及话题的确认问题进行了分析,但是我们认为陈文提出的“充任主语的语义角色优先序列”只涉及主语确认问题中的一个因素,即语义因素,而忽略了句法和篇章在确认汉语主语时所起的作用以及两者与语义因素相互作用的问题。由于优选论既可以容纳语义、句法和篇章三方面的因素,又可以反映出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本文尝试利用优选论的这些特点来处理汉语主语确认的问题。在简单说明优选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后,我们给出处理汉语主语确认问题时涉及到的六个制约条件,然后用这些制约条件来分析汉语相关句型中主语确认的问题,最后对本文提出的基于优选论的处理方法和陈平基于原型论模式的方法进行比较。

      一 基本概念和原理

      90年代初生成音系学研究者提出了优选论(Prince & Smolensky,1993 )。后来这个理论被借鉴运用到生成句法领域(Grimshaw & Samek-Lodovici,1995,1998; Samek-Lodovici,1996; Grimshaw,1997; Barbosa et.al.,1998; Aissen,1999)。 它的基本原理如下页图1所示。

      

      输入(input)指生成扩展映射(extended projection)的因素(Samek-Lodovici,1996; Grimshaw,1997),简单地讲, 包括实词性中心词(lexical head)、中心词的论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和充当其论元的成分。其他因素,如时态,我们暂不讨论。

      衍生模(GENerator)的功能是按照X’理论,用输入的成分生成扩展映射。每个扩展映射都是一个候选项(candidate), 与其他候选项相互竞争优选项(optimal candidate)的地位。

      评选模(EVALuation)由若干个制约条件(constraints)组成。 制约条件反映相关规则(rules and principles),但与传统意义上的规则有重大的区别。传统的规则都是绝对的、不可违反的,而制约条件则是可违反的。制约条件的重要性也不相等,按重要性由高至低形成一个等级序列(constraint hierarchy)。评选模用制约条件和其等级序列对候选项进行筛选。违反制约条件数目最少、所违反的制约条件在等级序列中排列较低的候选项即为优选项,这个优选项就是输出的内容。Grimshaw(1997)把优选论的核心归纳为以下四点:

      1)制约条件是普遍的(universal)。

      2)制约条件可以违反。

      3)不同语法是制约条件的不同排列的结果。

      4)优选项是合句法的,其他的都不合句法。(注:Samek-L(1996:4)认为虽然某一输入只产生一个优选项, 但是不同的输入会产生不同的优选项,因此不会出现一种语言中(表达某种意义)只有一个合句法的结构这种现象。也就是说,同一语言中表达同一意义的几个合句法的结构是输入不同的结果。)

      优选论的新意在于,判断一个句子结构是否合句法,不是孤立地看一个候选项是否符合所有规则,而是把候选项进行对比,最好地满足制约条件的候选项才是合句法的。并且,优选项不一定要满足所有的制约条件。Speas(1997)分析了原则与参数理论(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heory)中十二个主要的所谓不可违反原则, 指出每一个“不可违反原则”都无法解释为什么某些语言现象虽然违反相关的原则却又合乎人们的语感,因此每个原则都不得不附加说明,解释例外现象。Speas(1997)还分析了乔姆斯基的最新句法理论, 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指出“可违反性”在“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Economy)中已明白无误地体现出来了。

      二 制约条件与汉语主语的确认

      由于优选论的重点在于评选模的形成与操作,一般情况下研究者不仔细探讨衍生模内候选项的生成过程,只关心候选项经过评选模筛选,选出优选项的过程。本节中我们也主要论述本文提出的制约条件和它们的具体操作。我们规定输入包括谓词(predicate)、 谓词的论元结构、充当论元的成分和其他次要成分。输入的信息经过衍生模生成句子。一个汉语句子中可能出现几个名词性成分,我们的任务就是确认哪一个名词性成分是主语。因此我们规定候选项就是句子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名词性成分。

      我们认为汉语主语问题涉及句法、语义和语篇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句法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是候选项与谓词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把近距离制约(locality constraint)作为制约条件之一。另外, 在可以充当主语的名词性成分中,第一、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非代词性名词成分相互竞争主语地位,同时疑问词和非疑问词竞争时,它们充当主语的能力也各不相同, 这一点我们在词类制约(part-of-speech constraint)中作了具体描述。次语类制约(subcate-gorization constraint)和语义匹配制约(compatibility constraint)分别反映谓词要求论元的数量和语义特征,实际上是谓词次语类(subcategorization)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从形式角度出发,要求合句法的句子中必须出现谓词所要求的论元数量;后者从词汇语义角度出发,要求充当论元的成分在词汇语义方面与其所在句法位置的语义要求相匹配。关于次语类问题的这两个方面读者可参阅Bussmann(2000:460)。 语篇方面我们考虑了两个因素,排比句和话题。排比句用相似的几个句子结构来实现某种修辞效果。相对其他语篇因素来讲,排比句的要求容易形式化。话题则是在汉语语料分析中常常与主语混淆不清的概念,本文对话题作了描述以帮助确认主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