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甲骨文语法研究的回顾暨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玉金,华南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张玉金(1958-),男,吉林省榆树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学研究

原文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内容提要:

本文把一百多年来的甲骨文语法研究史分为四个阶段。从研究成果、学术背景、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研究人员、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二十世纪的甲骨文语法学研究做了回顾,并对新世纪的甲骨文语法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141.1 [文献标识码]A

      自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起,一直到现在,甲骨文语法研究走过了一百多年辉煌的路程。在这一百多年里,甲骨文语法研究从零开始,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不断开拓,研究成果逐渐丰硕。如今,它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热门学科。

      一百多年来的甲骨文语法研究史,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自1899年起至1940年止,这是属于甲骨文语法学的萌芽时期。这个阶段还没有产生真正的语法专论,语法研究处于文字考释、词义研究的附庸地位。这时值得一提的研究成果有:何定生的《汉以前文法研究》,(注:何定生:《汉以前文法研究》,《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3集31至33期,1928年5月。)其中涉及到了卜辞语法;胡光炜的《甲骨文例》,(注:余永梁手写石印本,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考古学丛书,1928年7月。)探讨了卜辞中近20 个常用虚词的用法;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注:《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一种上册,1935年。)在讨论甲骨文断代标准时也论及卜辞语法。

      第二个阶段:自1940年起至1953年止,这是属于甲骨文语法学的初创时期。这个阶段已有语法专论出现,语法研究开始从文字考释、词义研究的附庸地位摆脱出来。但这一阶段论文数量很少,涉及的面也比较窄。比较著名的论文有张宗骞的《卜辞弜、弗通用考》、(注:见《燕京学报》,第28期,1940年。)杨树达的《甲骨文中之先置宾辞》。(注:见《古文字学研究》,湖南大学油印讲义本,1945年。)

      第三个阶段:自1953年起至1978年止,这是属于甲骨文语法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已有语法专著出版,论文数量也比较多,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宽了。第三阶段开始的标志,就是管燮初的《殷墟甲骨刻辞语法研究》的出版,(注:科学出版社出版,1953年。)此书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地探讨甲骨文语法现象的专著。此后,陈梦家出版《殷墟卜辞综述》,(注:科学出版社出版.1956年。)其中有“文法”一章,系统论述甲骨文语法(侧重于词法方面)。这一阶段比较重要的专门讨论卜辞语法的论文有:管燮初的《甲骨金文中“唯”字用法的分析》、(注:《中国语文》,1962年,第6期。)韩耀隆的《甲骨文中第一身指称词的用法》、(注:《中国文字》,第18册,1965年。)《甲骨卜辞中惠、唯用法探究》、(注:《中国文字》,第43册,1972年。)《甲骨卜辞中否定词用法探究》(1-3)(注:《中国文字》,第45、46、47册,1972至1973年。)和《甲骨卜辞中“于”字用法探究》、(注:《中国文字》,第49册,1973年。)唐健垣的《从“于”字用法证甲骨文

      之不同》、(注:《中国文字》,第28册,1968年。)黄载君的《从甲骨、金文量词的应用考察汉语量词的起源与发展》、(注:《中国语文》,1964年,第6期。 )李达良的《卜辞句式及其疑问词》、(注:《联合书院学报》,第11期,1973年。)美国倪德卫的《存在和认定——关于动词“有”的一个尚未解决的语法问题》、(注:柏克莱美国东方学会西部分会第23届年会论文,1973年。)《动词“

      又、有”在早期古汉语中的代词性用法》、(注:《古代中国》,第3卷,1977年。)美国吉德炜的《释贞——商代贞卜本质的新假设》、(注:美国加利福尼亚蒙特雷太平洋海岸亚洲学会讨论会论文,1972年。)美国司礼义的《商代甲骨文语法研究》、(注:通报,第60卷,1至3期,1974年。)加拿大高岛谦一的《甲骨刻辞中的从属结构——特别关于词语“其”》、(注:《华裔学志》,第33期,1977年。)《武丁卜辞中的否定词》、(注: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1973年。)俄国刘克甫的《关于殷代甲骨文中词类的差异》、(注:《亚非人民》,1968年,第4期。)韩国孔在锡的《甲骨文否定词考》等。 (注:《中国文学》第1期,1973年。)

      第四个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这是属于甲骨文语法学的深化时期。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各门学科都有了很大的进展,随着甲骨学和汉语语法学的发展,甲骨文语法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研究队伍日益扩大,研究日趋活跃,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突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由于这一阶段的成果很多,所以下面分类加以介绍:

      一、全面研究的成果。这一时期这种性质的成果主要有二:一是李曦的《殷墟卜辞语法》,(注: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1988年4月。)二是张玉金的《甲骨文语法学》(注:学林出版社,2001年出版。)。

      二、专题研究的成果。这种成果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即实词研究、虚词研究、构词法研究、句法研究、语序研究和句类研究等。

      (一)实词研究

      到目前为止,甲骨文中各类实词几乎都有人做过专门研究。研究名词的专论有:梁银峰的《甲骨文名词语法研究》(注: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此是论文一部分), 1998年4月。)(此文的一部分发表在《川东学刊》1998年第1期上)、 甘露的《甲骨文方所范畴研究》(注: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此是论文一部分),2001年4月。 )(此文的一部分发表在《殷都学刊》1999年第1期上); 研究动词的专论有:赵诚的《甲骨文行为动词探索》(一)、(注:《殷都学刊》,1987年第3期。)郑继娥的《甲骨文动词语法研究》、(注: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996年4月。)沈林的《甲骨文动词断代研究》、(注: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998年4月。)(此文的一部分发表在《重庆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上)、朱习文的《甲骨文运动动词研究》;(注:《语言文史论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研究形容词的专论有:梁银峰的《甲骨文形容词研究》;(注: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998年4月。又见《重庆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还有杨逢彬的《关于殷墟甲骨刻辞的形容词》,发表在《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研究兼类词的专论有:赵诚的《甲骨文动词探索(三):关于动词和名词》、(注:《古文字研究》第19辑,中华书局,1992年。)向光忠的《甲骨刻辞兼类词研究》;(注:《古汉语语法论集》,语文出版社,1998年6月。)研究数量词的专论有:美国司礼义的《关于商代卜辞语言的语法》(其中第一部分讨论卜辞中的数词)、(注:中央研究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语言文字组,台北中央研究院,第313至364页,1982年。)李若晖的《殷代量词初探》、(注:《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甘露的《甲骨文数量范畴研究》等。(注: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年4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