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的意义分析和历史演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齐沪扬,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齐沪扬(1950.8-),男,浙江天台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对语气词“呢”的意义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但有的混同了“呢”的意义与“呢”的用法,有的未能充分注意历时的演变对共时系统中“呢”的意义的影响,因而所得出的结论难免存有偏颇与不足。现代汉语中表示疑问的“呢[,1]”与表示非疑问的“呢[,2]”有不同的来源。本文在对“呢”的语法化过程的历史考察以及现代汉语“呢”的主要用法的分析的基础上,对“呢”的意义进行了重新分析。现代汉语中语气词“呢”具有表示反诘语气、表示感叹语气、表示肯定的陈述语气、表示疑惑的语气以及表示停顿等多种用法,但其最基本的意义是表示疑问语气,其他用法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词义泛化、句法功能变化以及语音变化等语法化手段逐渐衍生形成的。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字号:

      0 引言

      0.1“呢”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语气词。 对“呢”的分析语法学家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分出来的有关“呢”的类别自然也有所不同。因此,对“呢”的意义分析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对“呢”的意义的重新认识和对“呢”的重新分类。例如,在编撰以实现汉语句子的自动分析和自动生成为目的的电子词典时,会出现四个不同的“呢”:

      呢[,1]:表疑问语气:人呢?都到哪里去了?

      呢[,2]:时态:外面下着雨呢。

      呢[,3]:指明事实:有两千里地呢。

      呢[,4]:停顿:如今呢,可比往年强多了。(注:俞士汶等著:《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尽管在形式上为这四个“呢”作出了尽可能多的区分,事实上计算机在处理或辨析时还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呢[,1]”和“呢[,4]”在“可以置于主语后”和“可以放在语气词‘了’后”上是一致的,唯一的不同在于“呢[,1]”只能位于句末,“呢[,4]”必须位于句中。但是,倘若“人呢?都到哪里去了?”改为“人呢,都到哪里去了?”“人呢”,在口语中可以读为上扬的语调,在书面语中却可以标以逗号。那么这儿的“呢”到底看作是“呢[,1]”呢,还是“呢[,4]”?

      0.2在教学上,“呢”的意义也是一个不容易说清的问题。 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一书中,有三个不同的“呢”:

      表示疑问和反问的“呢”:这是怎么回事呢?/事已至此,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表示肯定语气的“呢”:天安门广场可大呢!/别怕,有我呢。

      表示句中停顿的“呢”:我呢,你就不用管了。/我要是不同意呢,你怎么办?(注: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年。)

      用上述三种不同的解释来区分出三种不同的“呢”,在对外汉语教学上有不少困难,在母语的语法教学上也令听课者产生疑惑,主要的问题在于:(1)这些“呢”到底是一个“呢”具有不同的用法呢, 还是几个不同的“呢”?(2)分成几个“呢”的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要依照这样的标准?

      0.3 本文从共时平面的意义分析入手,以“呢”的历史演变作为依据,对“呢”作出重新的分类。意图解决三个问题:(1 )语法学界对“呢”有不同看法,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看法的理论依据;(2 )讨论“呢”的历史演变和语法化过程,用历史的观点解释和分析“呢”的意义分化的来源;(3)重新分析和确定“呢”的性质, 用语法化理论审视“呢”的共时分布,讨论现代汉语中“呢”的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1 现代汉语中“呢”的意义分析

      1.1 传统的语法研究中对“呢”的意义分析

      1.1.1 上述0.1和0.2中对“呢”的分析,在目前国内语法教学中和语法研究中普遍为学者们接受。俞士汶等《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中的分类,代表了朱德熙《语法讲义》中的看法。(注:俞士汶在《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前言中曾经说道:“开发《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理论基础是朱德熙先生倡导的‘词组本位’语法体系。”《语法讲义》正是体现朱德熙语法思想的教材。)而刘月华等对“呢”的这种分析,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了一二十年,尽管许多学者认为这样的分析有许多难圆之说,但似乎也找不出更好的将“呢”进行重新分析的方法。

      1.1.2 其实,《语法讲义》和《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这种对“呢”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说不是一种对“呢”的意义的分析,而是对“呢”的用法的分析。在这两本教材之前,赵元任和吕叔湘对“呢”的分析也运用了相同的方法。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将“呢”分为四种:(1)有上下文的问话:现在咱们干点什么呢?(2)有特指点的问话:你懂了,他懂不懂呢?(3)有意停顿:钱呢,钱用光了;事情呢,事情没做。(4)温和的警告:这倒很危险呢!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也将“呢”分为四种:(1)表示疑问,用于是非问句以外的问句:我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呢?/这么说对不对呢?(2)指明事实而略带夸张:这塘里的鱼可大呢!/他还会做诗呢!(3)用在叙述句的末尾,表示持续的状态:他睡觉呢。/外面下着雨呢。(4)用于句中停顿处:如今呢,可不比往常了。/你要是非走不可呢,我也不留你。(注:参见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

      1.1.3 屈承熹曾经将现代汉语中“呢”的用法至少分析出八种来:

      (1)妈妈呢?/你呢?(疑问)

      (2)他还不高兴呢。(不悦/讥讽)

      (3)他的国语说得流利得很呢!(夸张)

      (4)家里还有个热水游泳池呢!(夸张/进一步叙述)

      (5)我们明天才走呢。/早着呢。(时间上的未然)

      (6)说着话呢。(继续进行)

      (7)来了一千多人呢!(程度/踊跃)

      (8)有三百里路呢。(程度/遥远)(注:屈承熹1985 年在第一届世界华文教学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语用学与华语教学——语尾虚字“呢”跟“嚜”的研究》中,曾列举过上述语例,转引自曹逢甫《华语虚字的研究与教学——以“呢”为例》(《第六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1)》,世界华文出版社,2000年)。)屈承熹用十个例句分析出“呢”的不同用法,似乎是能看到的语法文献中列举最多的一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