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陆俭明、马真先生在十多年前提出了这样一个来自对外汉语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这是一件真事: 某院校有位外国留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么个句子:“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老师批改时在末尾加了个“的”字,改成“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并告诉学生说:在“合情合理”前用了“是”字,那么按汉语的习惯后面就要求有个“的”与它相配,构成“是……的”格式;现在缺了这个“的”,句子就煞不住,所以要加上这个“的”字。学生记住了。后来在一次作文中他写了这样一个句子:“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的。”可是这一回老师批改时却把那个“的”字给删去了。学生看了就去问老师,为什么要删掉这个“的”字。老师说:有了这个“的”,句子就显得拖泥带水;去掉这个“的”,说成“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就很干脆、有力。学生感到茫然了,问老师:“您上次不是说前面用了‘是’,后面要用‘的’相配吗?怎么在这个句子里前面用了‘是’后面又不能用‘的’了呢?”老师被问得一时答不上话来。学生的这个问题也确实不大好回答。(陆俭明、马真1985) 十多年过去了,陆俭明先生重提这个问题,并且不无遗憾地说“至今未见有说清楚这个问题的论文”(陆俭明、郭锐1998)。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对外汉语教学向汉语语法研究提出挑战的具体表现。对这个问题给出比较清晰的解释,是汉语语法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个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二 2.1 我们首先来观察陆俭明、马真先生提出的问题中的两组例子。 *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 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 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的 实际上,相关的对立的情况并不仅仅表现在陆俭明、马真先生所举出的例子中,而是表现为一系列的对立。请看下面的情况: 他这样做合情合理 *他这样做偏听偏信 这样做合情合理 *这样做偏听偏信 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 *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的 *他合情合理他偏听偏信 *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 *他是个合情合理的人他是个偏听偏信的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面一系列的对立呢?解释清楚了上面的对立状况的原因,实际上也就回答了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2.2 通过对上面对立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事实:对立(能说不能说)主要表现在“合情合理”、“偏听偏信”这两个成语上。那么这两个成语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比较分析,我们看到二者有如下区别。 (1)二者的结构不同。“合情合理”是两个述宾结构构成的联合结构,“偏听偏信”则是两个状中结构构成的联合结构。 (2)二者的句法功能不同。“合情合理”是形容词性的,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不能带宾语,例如“很合情合理”。“偏听偏信”则是动词性的,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可以带宾语,例如“*很偏听偏信”,“他偏听偏信某些人”。 (3)二者的语义功能不同。“合情合理”具有[述动/述事]的语义特征,在语义上同表示动作行为或事件的成分联系,是一价形容词性的成语;“偏听偏信”具有[述人]的语义特征,在语义上同表示人的成分相联系,是二价动词性的成语。因此,“合情合理的”和“偏听偏信的”这两个“的”字结构的构成、语义功能也不相同。由于“合情合理”相当于一个“一价述动/述事形容词”,所以“合情合理的”这个“的”字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指动作行为、言论等,例如:这种做法是合情合理的/这种解释是合情合理的/这样处理是合情合理的。而“偏听偏信”相当于一个“二价述人动词”,所以“偏听偏信的”这个“的”字结构只能转指动作行为的施事或受事,例如:偏听偏信那些人的就是他/他平时偏听偏信的就那几个人。 (4)二者表达功能不同。在“他这样做合情合理”这个句子中,“合情合理”这个成语充当的谓语的表达功能是评议性的,主要是评说“他这样做”的合理性。而在“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这个句子中,谓语部分是判断动词“是”加上“偏听偏信”构成的谓宾述宾结构,其表达功能除了评说之外,主要侧重于解释“他这样做”的原因。 以上几点不同决定了第五点的不同。 (5)“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和“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这两个句子的组合机制不同: 他这样做+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 =他这样做(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删除重复成分“这样做” =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 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偏听偏信 =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偏听偏信——1.删除可省略成分“因为”,2.删除重复成分“他”。 =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影响能说不能说的原因(或者说对立的原因)之一就是“合情合理”和“偏听偏信”这两个成语的不同。 从表面上看,陆俭明、马真先生举出的例子中只涉及到两个成语(合情合理、偏听偏信),但是实际上这并不仅仅是两个词语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及其在上述句式中的使用状况有着更为广阔的背景。因此,我们分别把它们看作两个“例”,分别代表两个“类”。“合情合理”和“偏听偏信”的对立和区别实际上也就是它们所代表的两个类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