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众所周知,“及物性”是动词的一种特征。它指的是动词是否具有带宾语(实为“受事”, 详见本文第4节)的潜在能力。根据“及物性”特征,动词一般被分成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两个大类。语法分析的实践早已证明,这是个非常有用的动词分类。然而,随着对更多事实 的发掘和语法理论的进展,我们现在重新审视这一观念时,明显地感觉到它太过粗疏了。 二 不及物动词的再分类 2.1 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 在传统的语法分析中,动词可以根据能否带宾语划分为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s)和不 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s)两大类。(注:当然,有些动词身兼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类。如“笑”(他笑了-他笑你)“哭”(他 哭 了-他哭他父亲)和“来”(车来了-来碗肉丝面)(详参朱德熙(1982))。)两类例词分别如下: 及物动词:骑,喝,修理,打算,希望,觉得,喜欢,借,喂 整理,批评,洗,教,送,给,挖,考虑,推,关 不及物动词:休息,咳嗽,醒,合作,游行,出现,消失,死,喊 倒,沉,笑,哭,来,跳,去,跑,出发,发抖 除了个别动词兼属及物和不及物两类外,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这一分类大体说来是整齐 干净的。两类动词对内有很高的一致性,对外有较严的排他性。但是,我们注意到,这个分 类是有很大问题的。首先,我们知道“不能带宾语”是不及物动词的规定性类特征。然而, 正是在能否带宾语这个原则问题上,汉语中的“不及物动词”(或者说传统语法判作“不及 物动词”的那些动词)有鲜明的内部对立,其中某些不及物动词的主语常常可以出现在宾语 位置上,使“不及物动词”带上了宾语(暂称“甲组不及物动词”),而其他的不及物动词却 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暂称“乙组不及物动词”)。前者的名词性成分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 宾语,从而造成AB两种形式;而后者则只有名词性成分在前的A式,没有名词性成分在后的B式。 甲组不及物动词 A式B式 两个人来了来了两个人 三块木板漂着 漂着三块木板 一只狗死了死了一只狗 一条船沉了沉了一条船 一班学生走了 走了一班学生 一栋旧房子塌了塌了一栋旧房子 一个杯子碎了 碎了一个杯子 很多梨烂了烂了很多梨 乙组不及物动词 A式B式 老师和学生都笑了 *都笑了老师和学生 老师傅工作了一天一夜 *工作了一天一夜老师傅 那个学生跳起来了 *跳起来了那个学生 病人咳嗽了*咳嗽了病人 男孩子哭了*哭了男孩子 病人醒了 *醒了病人 两个人结婚了 *结婚了两个人 两个人游了一会儿 *游了一会儿两个人 传统的语法分析只把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类。显然,这一分类无法解释甲乙 两 组“不及物动词”何以会有如此鲜明的对立。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对立并不是一般的大类下 面小类之间的细微差别,而是直接关涉到不及物动词之所以成为不及物动词的规定性类特征 。人们要问的是,甲组不及物动词既然能够带宾语,既然违反了作为不及物动词的基本条件 ,那么它们还是真正的不及物动词吗?如果不是不及物动词,那么它们又是什么动词呢?难道 是及物动词?也不象!我们知道,典型的及物动词一般都是能跟两个名词性成分发生联系的“ 双向动词”或者能够跟三个名词性成分发生联系的“三向动词”,而上列甲组不及物动词跟 乙组不及物动词一样,都是只能跟一个名词性成分发生联系的“单向动词”。甲组动词虽然 既可以有主语(他站着),也可以有宾语(站着一个人),可是主语和宾语不能同时出现(*他站 着一个人)。带了主语就不能再带宾语,带了宾语也不能再带主语。这当然跟典型的及物 动词大不相同。 总而言之,在上述语言事实面前,我们的语法分析显然要面对下列(1)中A和B两个问题。 (1)(A)甲乙两组动词在传统的语法分析中都被处理为不及物动词,它们为什么会在规定性 的语法特征方面有那么大的对立? (B)甲组动词一方面因为可以带宾语而违反了作为不及物动词的基本条件,丧失了作为不及 物动词的资格,另一方面又不太可能是及物动词。那它们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动词?如何对这 些动词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归类?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将会发现,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解决其中一个问题的同时 也 就找到了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了论述的方便,这里先让我们解决问题(1A),再回答问题(1 B)。 2.2 派生过程 上述问题(1A)问的是甲乙两组动词为什么会在能否带宾语方面会有那样的对立。这个问题 本身还可以化作两种提问方式:(a)为什么由甲组动词造成的句式有A和B两种形式?换句话说 ,那里的名词性成分为什么既能出现在动词前的主语位置上,还可以出现在动词后的宾语位 置上?(b)为什么由乙组动词造成的句式只有A式,没有B式?也就是说为什么那里的名词性成 分只能出现在主语位置上,而不能出现在宾语位置上?先看由甲组动词造成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