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报刊集体管理经济模式探索 来自政府微不足道的补贴使许多报刊社丧失了相对于政权机构的独立性。按照俄罗斯前出版部长姆.费多托夫的观点,这种补贴不仅产生了营私舞弊的行为,同时作为施舍给“穷人”的小恩小惠,并不能改变报刊社的经济困境。他认为,如果报刊社能够成为报业出版集团股东的话,那末国家对报刊社实行补贴的做法可以取消。地方报刊可以进行私有化和股份制改造,通过建立实力雄厚的垄断公司或庞大的报刊网络集团把周边主要的报刊集中归并到一起,甚至可以跨地区兼并扩张。这种方式在西方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在重复了十月革命前俄国新闻业的经验做法之后,当代俄罗斯的报刊传媒业开始有组织地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资本扩张兼并形成集团化经营这种尝试。 从经济学观点看,当代俄罗斯报刊媒体存在以下几种股份制公司形式: 1、就投资来源而言,有国家投资公司、私人资本公司、编辑部集体投资公司、合资公司(报刊社与某个商行或政权组织机构联合)、外国投资公司; 2、就组织结构而言,有有限责任公司、非上市股份公司、上市股份公司、垄断公司、垄断联合公司等等。 股份制公司是目前俄罗斯报刊社经济活动最为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公司的章程资本可以分割为若干份等值股票。章程资本的持有者可以不必对报刊社负责,他们只承担一种风险,即由于报刊经营不善而损失用于购买股票的资金。公司章程是报刊改制为股份制公司的凭证,公司的创办者们要对在原报(刊)社基础上从事经济活动所需一系列必备条件达成协议。股东大会是报(刊)股份公司的最高管理机关,公司日常活动管理由执行机构负责,这个执行机构既可是集体组织,如理事会、编委会等,也可以是一长管理制,如总编辑、主编等。同时公司还须成立监事会,其主要职责是对公司有关重要经济活动及分配事项进行监督等。 非上市有限责任股份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多数报纸所选择的经济组织形式。在俄罗斯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里,面对经济实力雄厚的财团的虎视眈眈,力量弱小的报(刊)社在改制之初选择这种组织形式无疑是谨慎和明智的,一些报纸比较成功的经济运作也证明了非上市有限责任股份公司这种经济组织模式的诸多优点。 让我们看一看当代俄罗斯报刊业是如何进行新的集体经济管理模式改造的。 《消息报》曾长期是前苏联最高苏维埃机关报。该报决定变为股份制公司后,先是到一家俄美投资公司进行了相关业务咨询,然后得到了国家财产委员会的许可。1992年11月正式成为股份制公司。期间前最高苏维埃曾试图阻止《消息报》分离出去,但年轻的股份公司通过据理力争,还是获得了自由,争得到了报社大楼产权和其他财产。 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任命了经理会和总经理,制定了章程,决定公司股票的控股权掌握在报社的手中(亦即拥有股票的51%),其他20%对外拍卖,29%对外零售,报社刚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不是简单地一切从零开始的,而是背负着2.4亿卢布(1992年价格)的债务。章程资本也是少得可怜——只有1500万卢布。然而一年后报社股东大会在决算时却欣喜若狂:利润竟然有26亿之多。报社决定平均每股(面值1000卢布)支付股息30000卢布。获利丰厚的原因主要是得益于报纸大量刊登广告所获得的巨额收入。 《莫斯科晚报》作为苏共莫斯科市委机关报时是没有权利获求利润的,1990年10月主办者开始对报纸进行股份制改造。当时报社只有几辆破旧的汽车和一些桌椅等家当。报社先后同纸张供应商、印刷厂和运输人员签定了协议,成立了若干分支机构,号召员工学习工艺学、经济学和金融知识。为获取必要的资金,晚报编辑部陆续组织出版了《星期三》广告副刊、面向女性的报纸《太太》、慈善刊物《并非暮年》和报纸《晚间俱乐部》等。为了使当天出版的报纸及时同读者见面,编辑部弄到了几辆卡车和小型货车,同发行推销人员一起将报纸分送到莫斯科周边地区的读者手中。与此同时报社进行了大量的股份制改造准备工作:制订了章程草案,聘请了一家英国公司对其进行了资产鉴定,确认章程资本相当于1亿卢布(1992年价格)。进行资产鉴定有助于报社从统计学角度掌握历年来收支情况、读者数量以及智力财产规模等等。1993年6月《莫斯科晚报康采恩》股份公司成立了。章程资本分割成10万份股票,每股标价1000卢布。股票的一半由报社员工认购(包括已离开报社的工作人员,但规定在报社工作年限男不少于己10年,女性不少于7年半),另一半由经理会成员支配,这些经理们认购了股票,便意味着他们也成了股东,而不再是公司雇佣人员。该公司董事长、晚报总编辑阿.利辛当时说过,面向公司所有人员出售晚报股票有助于公司获得补充的流通资金,顺便还可以吸收新的订户。三年后股票将上市流通,公司也将正式变为上市股份公司。“但目前我们还只是非上市股份公司,这样可以躲避那些把我们连‘五脏六腑’都能吞掉的‘鲨鱼’们,免得沦为它们的腹中之物。” 《圣彼得堡晚报》于1995年12月成为股份公司,时间相对晚些,但有关股份制改造的前期工作在1991年初便开始了。当时报纸刚刚从苏共彼得堡市委脱离出来,拒绝当时隶属于市委的列宁格勒出版社提供帮助,同一家商贸公司《人》签定了合作协议,这家从事图书出版、贸易的公司开始向报社投资,并进行报纸经济活动。根据协议,公司不得干预报社的办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