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仁慈

作 者:

作者简介: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德育理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111(2002)04-0013-06

      仁慈[1]是一个与公正联系密切的概念。一方面,公正的基础之一应当是仁慈,因为去掉我们对他人的爱与尊重,我们就不可能作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另一方面,公正的结果往往会造成一种价值的遗憾,这一遗憾也需要有一个补充的机制存在。所以正如美国伦理学家威廉·弗兰克纳(W.K.Frankena)所说过的:“正义只是道德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那么仁慈可能属于道德的另一部分,我认为这才是公正的说法”。“即使人们认为仁慈不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某种非本质的、道德上的善的东西,人们仍然把仁慈看作是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是必要的,也是令人向往的。”[2]

      仁慈是教育活动的本性和本质性要求之一,没有仁慈的教育将是一种缺乏关怀,因此是机械、冷漠和无效的教育。因此,教师的仁慈与教师的公正一样成为教育伦理的最核心的道德范畴之一。

      一、教师仁慈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生活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需要用公正与仁慈两项原则去处理。对教师来说,能否做到对人仁慈,尤其是对学生做到仁慈施教,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教师仁慈的意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自由感

      这一意义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的。由于仁慈具有的超越性,一个能够真正做到对人仁慈的教师,实际上就是一个在道德、业务上达到了某种自由境界的教师。仁慈会使他在工作环境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同时,当教师真正践行仁慈原则时,他也必然会体验职业的自由与人生的意义。自由感是教师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只有具有自由感,教师工作才是充满乐趣的。所以,仁慈德性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使之发现自己的职业意义,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

      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仁慈意义更为重大。具体表现为下面要谈到的动机作用、榜样效应和心理健康功能三大方面。

      2.动机作用

      动机作用主要是说教师的仁慈或者师爱会以积极的情感为中介影响教育对象,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的道德成长。在生活中,师爱对学生的激励使学生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据说杜鲁门总统的成功就与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3]在实验研究方面我们只要以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为例说明即可。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实验报告(1968)证明,[4]教师对学生的友善、亲近和期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业成绩等等都有着十分明显和积极的影响。

      3.榜样效应

      正如只有教师的公正才能教育出公正的学生一样,也只有教师的仁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的仁慈,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同事、对他人的仁慈态度对学生的仁慈品性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正让学生学会公平、正直、刚正不阿、遵守法度的品质;通过教师的仁慈,学生则能够体验伦理生活的全面和技巧,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的信任与关怀品质,对人的友善、慷慨和宽恕等等。

      4.心理健康功能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神圣的——他既是成人社会的代表,也是是非善恶的标准。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十分在意。过于严厉的教师往往会使学生面临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造成心理疾患;过于放纵的教师又会使学生失去必要的控制能力的学习机会,形成社会性发展上的错觉,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实行真正的教育仁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国台湾的著名作家三毛曾经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时间长达7年——不肯上学,害怕所有人,因而不愿与外界接触。起因即是初中二年级时因为成绩不佳一个数学教师在她的眼上画了两个“鸭蛋”,当众出丑。[5]有人认为,这一心理疾患还是她后来自杀身亡、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教师的仁慈实际上是学生一生成败和整个教育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教师的仁慈从某种意义上会超越心理健康层面。按照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米歇尔·福科(Michel Foucault,1926-1984)的观点,[6]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和权力结合摆布个体的社会。在现实的社会和学校生活中,不正常往往不是你错了,而是你未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规训”与惩罚就成为压迫人的一种手段。由于这一权力系统的存在,即使我们认为正常的东西往往也构成了对于个体的压抑。因此,以一种宽容、仁慈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一切人,就成为一种当代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抉择。从这一意义上说,仁慈具有更广泛的时代意义。

      二、教师仁慈的特点

      1.教师仁慈的教育性

      教师仁慈的教育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教育事业要求仁慈的德性。仁慈是教育的本性。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坚持教育公正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育事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事业要求我们爱学生;爱学生也就是爱教育事业。同时,教育公正离开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宽容、理解和扶助也是无法真正实现的。此外教师的日常生活中的仁慈表现也是学生学习和形成仁慈品质的最好教材。所以,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仁慈的德性;教师伦理的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应当是教师的仁慈,尤其是对学生的仁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