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01)06-0016-04 一、引言 从教学的角度讲,学习理论有三个明显的组成部分:描述在某一领域能力成绩基础上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的专业知识理论;解释学习过程和如何达到专家成绩的获得理论;描述为了引出这些过程所需要的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干预理论。 虽然在行为主义传统中,对学习的研究可谓是一个核心问题,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得关于学习的研究逐渐地转向于对专门知识的分析,对获得过程的研究基本上被忽略了。但近年来,受设计有效学习环境的启发,研究者又开始关注学习现象[1],并集中于发展机器学习模型。因为人们开始认识到技能知识的获得和专门知识的获得是息息相关的。本文通过对有效性学习及其条件的描述,说明学习理论与教学科学的关系。 二、学习中的能倾 "aptitude"国内有人把它翻译成“能倾”,有人把它翻译成“能力”。笔者认为翻译成能倾较为恰当。因为其确切的含义是: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问题解决活动和行为的任何学生特征。可见"aptitude"的含义十分广泛。一般认为,在各种教学和训练情境中,四种能倾被看作是认知学习的基本目标: 1)对良好组织和特定领域知识的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包括:事实、符号、定义、公式、算法、概念和规则。 2)启发式(heuristic method),即:系统的探索、分析和转换问题的策略。如:仔细的分析问题、找出已知和未知,把问题分解成次级目标,寻找类似的问题,从目标或结果逆向推导等。虽然启发式不能保证能够发现问题的答案,但却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因而它系统的、有计划的推导了达到目标的途径。 3)元认知知识和技能,对活动的自我监控和对认知过程的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包括: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计划、对正在进行的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评价。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对答案或结果进行调整(即对错误的调整),以及对学习和问题解决活动的反思。 4)情感成分,包括信念、态度和情绪,反映了对学习有影响的整个情感范围。例如,近年来关于数学学习的研究就特别关注由教师所引起的信念认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发现了诸如“解决这个问题是你的运气”,“解决这个问题费不了几分钟”等这些由教师所引起的情绪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有消极的影响。 关于专家问题解决的研究发现,存在不同的能倾范畴。但是近来的研究认为:掌握了恰当的能倾并不能保证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它还需要别的个性特征。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这些个性特征包括喜好、敏感性和技巧。喜好是指由动机和习惯驱使下从事某种行为的倾向。敏感性是指对实施恰当行为机会的感觉。技巧是指展示恰当行为的技能,相当于上面提到的能倾。换句话说,认知能倾、情感和动机都是这种特征的重要方面。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学习者才有可能进行有效学习。 三、有效学习的主要特征 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这不仅是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基于教学的学习理论研究十分注重有效性学习的研究,一般认为有效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是建构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先前知识对当前知识进行的积极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所有的知识是主观的和纯粹的特异性的认知建构,根本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我们认为学习过程应当视为一种积极的建构过程,但是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同时走的太远[3],因此,现代认知派的学习观认为建构主义观点强调在积极的建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这层意义上讲,要求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认知建构的过程。但是建构性的学习活动并不经常成功,可能在建构中获得了一些错误的概念和有缺陷的技能。所以有效性学习强调认知的建构,只是对认知建构主义的扬弃,而非全盘接受。 2)学习是累积性的。学习的发生是有一定的前提的,即学习者在先前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学习者主动加工所遇到的信息,派生新的意义和获得新的技能。由于学习者有时会遇到一些错误概念和有缺陷的技能,影响将来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发现这些错误概念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那么如何积累,并进行有效的学习就需要对这一累积过程进行适时的调节和控制。 3)学习是自我调节的。这一特征是指有效性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尤其是学习者对其活动的管理和监控。根据Simons(1989)[4]观点,这种自我调节包括:能有准备的学习、采取必要的学习步骤、能调节学习、能自我反馈和评价学习成绩,并能够保持注意和具有高涨的学习动机。自己若越能自我调节学习,就越能控制自己的学习。相应的,这种自我调节活动较少依赖于教学的支持。 4)学习是目标定向的。虽然学习可以偶尔出现,但是明显的意识或目标定向能够促进有效的和有意义的学习。建构性学习和自我调节学习在本质上承认,一旦学生决定或陈述了他们自己的目标,学习一般能够成功。此外,如果教师或课本上对预先学习对象有一个界定,学生采纳了这种界定,那么学习也会成功。所以有效学习本身是一个有目的的认知过程,是一种有意图的学习。 5)学习是情境性的。情境学习观是对信息加工观的反叛。信息加工观认为:学习和思维过程发生在大脑中,知识是对事实、概念、关系和原则的程序性储存的表征,在将来这些静态的知识可以被激活并用来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相反,情境观认为:学习需要在真实的或现实的社会和物理情境中发生,这样学生在以后的情境中才能使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现代认知派虽对情境学习观有过批判[5],但是情境学习观也是对学习环境生态化的一种要求,如果能在可能的情况下使学习在适当的情境中发生,也不失为对学习迁移的促进。因此现代教学设计也逐渐的强调学习教学设计的情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