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 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袁贵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教授、博导

原文出处: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它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提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战线学习“七一”讲话,就是要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以“三个代表”为标准衡量我们的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是民族的根本事业。“七一”讲话的每一方面都和教育有关系,教育战线学习研究贯彻好讲话精神,义不容辞,责任重大。讲话中直接讲教育的主要是三个地方:

      在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国人民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面貌;在论述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发展先进文化时,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和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在讲到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时,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

      “七一”重要讲话,对新世纪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普及教育,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关于教育的普及,我们通常主要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讲话提出了普及教育,使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世纪,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规划、指导好全国各级各类教育。在抓好普通教育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以及自学考试等,研究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鼓励和支持有关省市开展终身教育工作。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同时又要迎接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把如此巨大的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压力都放在普通教育身上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我们要从现实国情出发,明确各级各类教育的定位和政策,使其各安其位,各尽所能,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现在,相对来说,一方面,我们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民办教育的关注还不够;另一方面,把它们与普通教育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也不够。这几年,我们积极倡导、鼓励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但实际发展还不十分理想,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有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自身的原因,也有我们相关政策不配套、缺乏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原因。即使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等自身的问题,也和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有一定的关系。

      普及教育,使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还应当包括,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本着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态度,更加关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求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一起来。这个统一全社会都有责任,政府职能部门更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指导、引导家庭教育,沟通、协调社会教育,在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下,构造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也进一步设计、安排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内容,使三者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矛盾。

      第二,提高教育素质,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我们培养的人才特别是高级专门人才,应当能够适应和推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需要的人才,也就是掌握先进文化观念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必须根据国家经济结构、行业结构的变化,高度重视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的调整。当前,我国专门人才总量供给不足与部分专业人才相对过剩的现象同时并存。因此,扩大教育规模,既要满足公民希望接受更高教育的需求,又要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二者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如果不是这样,扩大了不是国家急需的专业,在上学时家长、学生满意,就业时难以找到工作,家长、学生就可能会不满意。这也不是真正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在,升学的压力实际是就业压力的前移,上好学校是为了找好工作。所以,真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就务必在讲以发展为主题的同时,还要讲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要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加大对全国高校专业设置结构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不是简单地根据现有师资力量,而主要是根据国家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需要,设置专业和确定各专业人才规模及比例,使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所急需的人才得到及时补充。这样的专业规模扩大,不仅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且会创造、带动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要加大对全国高校专业分布结构的宏观指导与调控。由于市场调节的关系,现在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各学校根据自己的预测和认识,片面追求上新专业,结果各校从自己角度出发,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这几年,有些专业的情况就是如此。虽然高校最终会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加以调整,但必然带来较大的浪费,付出较高的成本。这就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各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地理分布情况,科学地提出专业布局方案。特别是要在合并学校中强调相关专业的调整合并,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专业实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