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教育因素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建平 施翔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院

原文出处:
教育探索

内容提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旨在分析阻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教育因素,以期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挥的适宜的教育环境。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然而以未来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审视一下当今的教育,就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弊端日益明显。陈至立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现象基本上没有改变;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课程考试分数定优劣等等,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注: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22页、53页。)。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分析目前教育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因素,不在于全盘否定当今的教育,因为“任何教育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育改革的目的说到底无非是要克服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教育存在问题有无清晰的准确的认识”(注:吴康宁:《论教育存问题的结构》[M],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6(1)。)。本文分析阻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教育因素,旨在改革当今的教育,以锻造出适合新时期教育要求的教师,创造出适合学生创造力发挥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可加深对影响学生创造力发挥因素的认识。

      一、教育观念偏颇,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创造观。

      1.创造力人人皆有 1943年陶行知先生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创造宣言》,明确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主张。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本身就是人的大脑长期进化的产物,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属性。它是随着人的大脑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大脑的进化而进化的,因而它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应具有的潜在能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创造力都是天赋的(注:庄寿强、戎志毅:《普通创造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4页、50页。)。

      2.创造力是有层次的 创造力是有层次的,这已被绝大多数科学研究所证实。根据解决问题的新颖、独特程度的不同,可将创造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初级创造力,主要是指对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正如布鲁纳所说:“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东西,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方法。”第二层次为中级创造力,主要是指经过模仿或改革或发明,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出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第三层次是高级创造力,指经过长期研究、反复探索而产生的非凡的活动能力,它可以是一项从无到有、填补空白的活动能力,并有可能为国家、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甚至形成某一领域划时代的局面(注: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版,13~14页。)。

      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S.Arieti)将创造力划分为普通的创造力和伟大的创造力。认为普通的创造力是每个心理健康的人都具有的,它能使人获得满足感,消除受挫感,为人类提供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伟大的创造力指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创造力,能给人类创造伟大的成就和推动社会进步(注: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版,13~14页。)。

      3.创造力的多元性 随着对创造力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已逐渐认识到:一方面,创造力并非那些伟人们所独有,而是一般人共同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另一方面,创造力并非只有科学活动创造力和艺术活动创造力两种,创造力可以表现在人类的多种实践活动中,即创造力具有多元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H.Gardner)提出了新的多重智力观,认为人们具有多重智力,即语言能力、逻辑数理能力、空间关系理解能力、音乐能力、躯体运动感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能力。加德纳的理论虽然针对智力提出,但智力和创造力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他的理论完全可以给人们以启示和借鉴。另外,目前有关天才儿童概念的拓展也反映了创造力的多元性观点。

      不了解儿童就不能成为教育者。而目前一提到创造力就使人很快联想到科学家、伟人,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创造力与成长中的学生毫不相干,无视学生的创造潜力,更不能理解创造是多元的、有层次的。这种错误的创造观直接支配、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阻碍着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

      二、教学过程中的偏差,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创造力的可开发性”是创造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学生、训练而被激发出来并逐步得到提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促使学生的这种潜在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美国的梅多和帕内斯等人曾在布法罗大学对330名大学生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受过创造教育的学生,其独到见地大大多于没有受过这种教育的学生。从中国矿业大学创建后招收的国内第一个自动化创造工程试点班的办班情况来看,也是如此。该班28人,入学前全为一般高中学生,无一人有发明创造成果,也无一人学过创造学。经过科学的创造教育,仅在第一学年该班就有30项发明,正式申请国家专利9项(现在已授专利权7项)(注:庄寿强、戎志毅:《普通创造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4页、50页。)。可见创造性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