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经济社会功能群体与社会控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樊卫国,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00020

原文出处:
上海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在传统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中,近代上海先后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经济性社会功能群体 。这些经济性社会组织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承担着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化的功能,对上 海经济社会的运行和维持市场秩序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具有了不可替代的经济社会控制、 协 调的功用。本短文简述近代上海经济功能组织的历史活动,并对其历史作用做一定的分析。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1)10-0064-06

      (一)

      从汉语原生字义看,“社”为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会”指人的积聚。宋代儒学大家程颐 的《二程全书》中有“乡民为社会”之句,意谓乡民积聚于祭礼的地方,可见人群聚集并进 行一定的活动是“社会”的原意。在前近代,对于个人来说,社会仅仅是个自在的“共同体 ” ,而不是自为的关系化的“事物”。在专制体制下,一切社会活动不可能有“自主”的结果 。传统社会除了区域行政组织和会馆、书院等组织外,几乎没有社会化的功能组织,因为封 建朝廷严禁民间结社,而区域行政组织并不是真正的社会功能组织。没有社会化的组织来承 载、发挥社会功能,社会自然不可能成为一个自为的“事物”。近代上海市场社会的兴起, 即是经济社会功能群体的确立和功能作用的发挥。

      近代上海经济社会的功能群体主要有大小企业组织和各式自发的经济结社组织等。这些功 能群体在一定的政治体制下,对经济社会的形成及其运作和社会控制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企业属经济社会微观层面上的组织,更多地具有经济学的属性,我们这里主要分析企业以外 的社会化(非政府组织的)经济性功能组织及其社会控制的关系。

      功能群体的产生以社会功能分化为前提,是为了实现或承担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社会功能 而建立的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组织。晚清以来,上海社会解组中孕育出了新的功能群体,有 些是旧群体功能的蜕旧出新,职能扩展延伸,有些是新萌生的现代化的社会团体。

      晚清时期,上海租界当局和清道、县政府并没有专门化的经济管理组织,社会经济活动和 市场运作的规范和约束主要靠民间的约定俗成的习俗,而实现这种规范,控制社会均衡的社 会化组织早期来自传统的社会资源——上海地区的会馆和公所。

      会馆公所等原是商旅组织,古已有之,主要为异地的同籍联络乡谊所建,提供住宿等福利 性服务,一般设有义冢、丙舍、庙堂等。晚清沪地移民积增,会馆公所林立,其功能和性质 逐步扩展嬗变,由一般的客籍组织演化为具有较多社会、经济功能的社会组织。其一,协调 、统一同籍、同业的社会化活动;如晚清沪地宁波人两次与法租界当局的冲突,进行罢市, 号令和指挥群体的机构就是四明公所。清末上海商界的不少全国性的政治通电由公所、会馆 的名义签署。其二,制定行业制度、条文;由于同乡共业,不仅公所为行会组织,会馆实也 是行会组织,行业内的制度,惯例等往往由公所会馆的会董集议而定。其三,调解、平息同 人经济纠纷和冲突;沪上著名的广肇公所1872-1902年间所作议案143个,调解纠纷案97个, 其中包括合资纠纷42件,一般经济纠纷29件,劳资纠纷1件。(注:宋钻友:《一个传统组织在城市近代化中的作用——上海广肇公所初探》,张仲礼主编 《中国近代城市企业·社会·空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416页。)其四,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 和福利性服务。一些著名的会馆、公所在清末,其同人的福利事业有进一步的扩张,如四明 公所在1905、1906年先后投资八万元在公所大堂和西厂宁寿里设立医院,贫民不收费,民初 还建立四明医院。宣统三年,在会员中产生“宁波同乡会”,“援助鳏寡孤及残疾者亦所费 不赁”。(注: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上海书店1984年出版影印本,第303页。)晚清的会馆、公所等不仅执行经济上行业协调职能和扶贫济困的福利功能,还设 立祠庙祭祖拜神,举行岁时祭奠。这些经济协调、福利事业和浓郁的宗教般活动使同人产生 了深厚的向心力和归属感,而会馆、公所大都有一定的章程和约定俗成的法规约束会众,使 之成为晚清时期上海市场社会中极重要的一个功能化组织,具有明显地社会集散和社会控制 的功用。开埠前(1644-1842年),上海有同乡同业团体30个,开埠后(1842-1911年),迅速增 加至100多个,其分布几乎遍及各行业。这些社会化的经济团体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协调和均 衡功能,维持着民间市场的正常运作,具有很强的自治效率。1911年在四明公所中成立的“ 宁波同乡会”,明确地提出“以团结同乡团体,发挥自治精神为宗旨”,这个宗旨反映了晚 清会馆公所重大的功用和职能扩展。

      (二)

      组织即是一种制度,会馆公所的功能群体实际构成了晚清上海市场制度条件的一个极重要 的支架。

      结构决定功能。传统会馆、公所的社会组织虽在市场化经济发展中,不断嬗变,但其旧式 的制度框架不尽能适应市场社会新的需求。20世纪后,一些传统的会馆、公所内有见识的会 董、议员力倡改革,以求改变理念,担负起新的社会功能,但积习太久,往往进程迟缓,其 社会作用日见萎缩。随着市场的发育扩展,一方面原有的行业分工细化,分化出新的行业; 一方面,许多新的现代化的工商、金融、建筑、运输行业兴起;市场运作日趋复杂化、多样 化,也出现了无序的倾向。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社会组织的协调和管理,整饬经济活动 的秩序。近现代经济社会进化有两个维度——市场化和合理化。在市场化和合理化的推动下 ,新的经济社会功能组织产生。在市场分化的情况下,行业化,专业化的同业组织普遍兴起 ,成为清末以来上海经济社会进行行业管理的主干性社会化组织。社会群体进一步朝着功能 化职业化发展。

      同业组织的形式、名称有所不同(注:近代上海同业组织有协会、联合会、商会、公会等多种名称。),民国年间最一般的组织形式是同业公会。1917年和192 9年,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分别颁布了《工商同业公会规则》、《工商同业公会法》。1929 年5月上海市社会局根据南京政府的《工商同业公会法》整理和改组工商同业组织,要求一 地区同业行号在七家以上时,均要依法组建同业公会。据统计,1936年上海工商同业公会总 数达236个,其中工业同业公会40个,商业196个(注:黄汉民:《近代上海行业管理组织在企业发展与城市进步中的作用》,张仲礼主编《中 国近代城市企业·社会·空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178页。),同业公会的组成有两大块:一为20世纪 后新建,一为旧式公所依法改制。

      关于上海同业公会的社会化功能,学术界研究尚少,上海经济史专家黄汉民先生的“近代 上海行业管理组织在企业发展与城市进步中的作用”一文,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上海 同 业公会的社会化功能,主要有:(1)在政治经济活动、社会互动中,团结同业,代表同业利 益,与政府和社会各方交涉和发生关系;如在国内税制改革、进出口关税改革中,代表同业 向政府陈述同人的要求和愿望,为会员企业提供融资和贸易诸方面的担保等。(2)在生产经 营中,为会员企业提供各项服务;如组织商品展览会、设立实验场所推广优良品种、先进工 艺、成立产品质量研究会等。(3)协调规范同业经营行为,维持企业生产、销售和市场秩序 ;各同业公会对本业企业的生产原料、工艺制造、产品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不同质量等 级的产品有不同的售价要求,不允许以次充好,也不允许随意跌价。(4)在市场环境或供需 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以企业协调为基础,统一同业意志,进行行业决策,以强化同业市场行 为的有效性;如20世纪二十年代上叶的华商纱厂联合会的各厂纱锭停工的决定和实施,等等 。(5)投资组建一些本行业的辅助性“公共”经济实体,如联营所、银公司等,为本行业的 产品营销和社会融资提供特殊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