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期河西社会经济发展探析

作 者:
魏静 

作者简介:
魏静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原文出处:
开发研究

内容提要:

唐前期中央政府很重视对河西的开发。唐朝对河西的开发仍从军事角度出发,主要是加强 战备,足食足兵。本文主要对这一政策产生的原因、特点并随之带来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1)04-0061-02

      隋末丧乱后的唐初河西经济凋敝残破。贞观年间“秦陇之比,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 (注:《通鉴》卷195。),《旧唐书》记载:“河西氓庶,积御蕃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 ”(注:《旧唐书·李大亮传》。),“河西供役之年,飞刍挽粟,十室九空,数郡萧条,五年不复”(注:《旧唐书·褚遂良传》。)。由此可见,唐初 河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远远不如前代。然而经过唐初一百多年的安定局面,到玄宗开元、天 宝(公元713~756年)年间,河西却变成了一个农桑繁盛,士民殷富的地区。《通鉴》记载: “天下称富庶者莫如陇右”(注:《资治通鉴》卷219,玄宗天宝十二载。)。唐在河西设有凉、甘、肃、瓜、沙五州,据新旧唐志所载, 五州共有十七万两千余人,加上凉州境内等八州一万七千余人,整个河西当时应有人口近十 九万。这一数字是两汉后河西人口的最高数字,河西进入它经济文化的第二个迅速发展时期 。那么,是什么因素带来了河西地区的这一变化?唐前期政府在河西推行了怎样的政策?这些 政策有哪些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笔者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1

      唐前期中央政府及时调整了对河西的经营政策,在河西大规模实行屯防、屯粮、屯牧,由 此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唐政府之所以及时推行足食足 兵政策,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起着促进作用。

      首先,中央政府对于河西给以特别的重视。以关中为根据地的历代王朝都将河西地区视作 肘腋,河西地区是中原王朝的“强兵足食之本”,褚遂良曾上疏云:“河西者,中国之心腹 ”(注:《通鉴》卷196。),魏征也提出“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观点。基于这种认识唐王朝异常重视河西地区 。河西地区处于唐王朝的西北边陲,北邻突厥,南连羌戎,地带狭长,形势险要,是军事要 冲,此其一;它与西域诸国接壤,也是中西交通的孔道,国际贸易的中转处,此其二;河西 地区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适宜放牧,可资耕种,因而又是边缘游牧部族经常骚扰的地方, 此其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初河西在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以 河西屏卫关中,可以构成对吐蕃的强大威慑,造就一个维持丝绸之路进而经营西域的可靠后 方,同时发展西域经济,可以减轻内地粮食转输河西的负载。所以唐政府对河西地区加强守 备进行政治、军事经营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唐初全国的战略形式要求政府予以河西高度重视。经过隋末战乱,到了唐代立国之 初,全国与唐为敌的武装力量有十部之多,其中河西有薛举、李轨两股割据势力。唐政府采 取了及时西向用兵的政策,因为中原诸强正在火拼,一时无力进逼唐都,一旦消灭了薛举与 李轨,就可获得狭长而险要的战略要地,获得进可攻退可守的回旋余地,然后背靠宜耕宜收 的河陇,全力打击东部强敌,这是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因此收复并经营河西就成为唐初政 府的当务之急。

      再次,河西地区自古便是游牧部族争雄的舞台,在这里民族摩擦及战争仍较频繁。其中, 吐谷浑和吐蕃与唐政府的军事斗争最为频繁。史书上记载:“凉州南北,不过四百余里,突 厥、吐蕃频岁奄至城下,百姓苦之”(注:《旧唐书·郭元振传》。)。这些少数民族企图摆脱唐政府的羁绊,为了维护多 民族国家的统一,维护河西的安定局面从而保证河西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如何处理与少数 民族的关系成为唐政府的头等大事,加强河西边防也势在必行。

      从以上三点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河西重要的经济、军事战略地位以及特殊的 民族地缘关系是推动唐政府经营开发河西的潜在动力。

      2

      既然经营河西已成为唐政府的既定方针,那么唐前期政府究竟在河西推行了怎样的政策, 换言之,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使河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其一,创造良好安定的社会环境。唐政府首先是消灭薛举和李轨的割据,再是或战或和地 处理好民族关系,最后集中精力加强河西屯防。武后时期,陈子昂到河西巡视,发现甘州是 “河西扼喉之地”,于是在甘州北部设置了宁寇军。睿宋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政府在 河西设置节度使、支度、营田等使。河西节度使职责在于“断隔羌胡”,“管兵七万三千人 ,马九千四百匹”(注:《旧唐书·地理一》。)。开元年间,增设了朔方、陇右、河东诸节度使,分别统领诸镇驻军, 其中河西节度使较其他节度使统兵要多,统辖九军二守捉,分布在凉、瓜、沙、会等州,治 所在凉州。玄宗时,河西地区已是“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戍逻卒,万里相继”,正所谓 “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注:《通鉴》卷216。)。玄宗时期,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裁汰老弱军官,选拔年轻干练 者 ,同时下达《恤缘边兵士诏》、《量助长征家口营种诏》、《给年满兵募程粮诏》,对河陇 等边防士兵及家属的生活疾苦表示关怀,解决了边防士兵的后顾之忧,安定了军心。玄宗时 还特别重视军队的训练,颁布了《令河西陇右等处防边诏》,告谕河西陇右边军:“咸宜裹 粮坐甲,秣马厉兵,明教队伍,远为侦侯”(注:《全唐文》卷29。)。另外对军队的奖罚制度也有明文规定,“有 能斩获吐蕃赞普者,封异姓王,斩获大将军者,授大将军;获次以下者,节级授将军、中郎 将,不限白身、官资、一例酬奖。”(注:《全唐文》卷23,《讨吐蕃制》。)这对激发军队的斗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上这些措 施为河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尽管间或有游牧部族的骚扰,但大多在周边地 带,极少攻占城池或毁坏农田,更未长时间占据城池,和唐立国之初相比,河西的环境要 安定的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