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及政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夏小林 国务院体改办研究所

原文出处:
中华工商时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多年来,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带动部门。这是处在工业化中期的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一个基本特征。

      为了促进非国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结构和布局的角度分析非国有经济的状况,进而讨论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需求是必要的。

      非国有经济的总量结构状况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上半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中,非国有工业的比重是73.2%(扣除国有控股企业的贡献后是46.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经济的比重是49.2%。在这个背景下,运用近10年的有关数据分析非国有经济的总量结构,可以看到以下的特征:

      1.在按全部工业口径统计的非国有经济的产出结构中,集体经济的比重最高;以外商经济和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以及个体经济的相对地位在快速上升。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制企业的比重最高。

      1999年非国有经济的总产出结构中集体经济占44.4%,城乡个体经济占22.8%,其他经济占32.8%(其中,外商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占98%以上)。但是,1990-1999年在各类型工业的增长中,以外商经济和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以及个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集体经济,其在非国有经济总产出中的比重分别上升了23.2个和10.9个百分点,集体经济则下降了34.1个百分点。从2002年工业增加值的所有制结构情况看,这种变动的趋势仍然在继续。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角度评价,以外商经济和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在非国有经济中相对地位提高的趋势,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近4年集体经济的地位在快速下降,从17.1%下降到9%;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地位趋于下降,从3.2%下降到2.7%;股份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地位在快速上升,到今年6月份已经分别达到36.3%和25.2%。

      2.非国有经济的投入结构中外商、股份制经济的比重最大,多数年份的投资增长率明显高于集体经济。这也表明在非国有经济内部,以外商、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的相对地位在快速上升。

      1998年非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净值中,外商(43.8%)、股份制经济(18.7%)占62.5%,集体经济占31.7%,其他经济占5.8%(总资产比重的排序相同)。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由于以外商经济、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布局都集中在工业领域,所以,如果将这两个部门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视为其在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的一种反映,就可以看到1994-2001年各类型非国有经济的投资增长中,以外商经济、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的增长率明显高于集体经济,并在1995年、1996年两年外都明显高于以商业为主要投资领域的个体经济(见表1.1)。2002年这种趋势仍然在继续。这对于加快非国有经济内部的技术进步和工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

      3.非国有经济的产业结构以轻型化为特征,以“小型重工业”为主要方式向重工业的扩展缓慢,滞后于近10年左右全国重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非国有经济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发展,90年代后期依然如此(见表1.2)。特别是,非国有经济中技术、资本密集度较高的外商经济也依然侧重在轻工业发展,其总资产、销售收入在轻、重工业的比重分别是24.9:12.9和26.9:13.6。这与近10年左右中国重工业化过程加强,国有工业在重工业的投入、产出明显增加是相矛盾的。

      并且,非国有经济的重工业化是以小企业为主力军,其在重工业内企业的户均资产规模仅0.1亿元,远远低于国有企业户均资产1.2亿元的规模。其中,相当一批“五小重工业”在当前是淘汰对象。1993-1997年,重工业的非国有企业户均资本金由0.01亿元上升到0.03亿元,规模变化不大。当然,从20年的发展趋势判断,非国有经济中重工业的比重还是缓慢上升的,企业规模也在扩大。这种产业布局倾斜反映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非国有经济的布局偏好和现有进入各产业的能力,也反映了重工业中有较多的国有独资大企业。

      4.非国有经济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难以利用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较弱,因为这两个地区的非国有经济发展面临市场和资源的更大约束。

      从产出和从业人员看,在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是非国有经济的主体(见表1.3)。乡镇企业的户数也有2000万左右(其中80%以上是个体户),居各类型非国有企业户数之冠。分细类看,集体企业的产出中乡、村企业的比重占到70%以上;个体、私营工业产出的60%-70%也在农村。非国有工业既是20年中全国工业化率得以提高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村工业化的主力军。

      但是,正如经济学原理讲的,这种在农村地区广泛进行的分散的工业化不利于其享受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包括良好的交通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条件、集中的市场,更好的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供应等),对效率、资源配置、扩大市场、环境保护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乡镇企业的选址行为偏于本地化,这也从负面影响了乡镇企业向城、镇迁移。改变这种情况,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5.非国有经济的产业组织规模结构水平较低,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难度。但是,这种结构近10年左右变化较快。

      非国有经济的特点是小型企业特别多。其产业组织的规模结构水平低于国有经济,主要表现是内部小型企业户数占有更高的比重,大、中型企业户数的比重则不仅明显低于国有工业(见表1.6),也低于全国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户数占1.5%、中型企业户数占3.6%的结构水平。1997年,全部独立核算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工业占有59.2%的比重。按企业规模结构分析(见表1.7),非国有工业对工业产出和投入的贡献还是集中在小企业:小企业占总产值、总资产和利税总额的比重分别是85.6%、73.1%、90.8%,大企业占总产值和总资产的比重分别是26.1%、31.8%、29.3%。国有工业相反:大企业占总产值、总资产和利税总额的比重分别是68.2%、74.7%、70.7%,小企业占总产值、总资产和利税总额的比重分别是14.4%、26.9%、9.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