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作 者:

作者简介:
蒋铁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民营经济年鉴》主编(上海 200020)

原文出处: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内容提要:

文章指出,家族企业这种古老的经济组织形式在面对当前高科技的冲击中,要适应现代化社会存在并发展,只有进行现代化改造。为此,文章就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内涵,多角分析和路径选择进行了论述。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6(2002)03-0030-007

      当代社会,家族企业仍是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美国人克林·盖尔西克等在《家族企业的繁衍》一书中指出:“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归属于家族企业,其中既有著名的世界最大超级市场奥尔玛和投资界领袖富达投资公司,也有独守一隅的小杂货店”。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称得上是企业的“鼻祖”。原始形态的企业就是家族企业。无论在农业经济的手工业时代,还是在工业经济的机器大工业时代,家族企业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当前,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科技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使人类社会真正迈向现代文明。家族企业这种古老的经济组织形式面对高科技的冲击,能否适应现代化社会存在并发展下去?从目前我国的家族企业情况来看,如果保持原有粗放式经营方式,其前景必然渺茫。中国的家族企业只有进行现代化改造,才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可持续发展。

      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内涵

      家族企业无疑是私有企业,或者称私营企业。当今中国的家族企业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7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私营企业开始萌芽探索;第二阶段,1988~1991年,1988年国家颁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私营企业得到了立法保护;第三阶段,1992~1996年,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第四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肯定了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家族企业已有了相当规模,采取了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等形式。

      表一反映了2000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基本情况。到2000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总户数有176万多户,投资者人数395万多人,雇工人数2011万多人。

      表1

       2000年全国私营企业基本情况

       单位:人、万元

      企业类型

       户数

       投资者人数

      雇工人数

       注册资本

      独资企业

      4997875118056324192

       13180851

      合伙企业

      1746945592592669699

       6489917

      有限责任公司 1086973

      287730911094363

      112645803

      股份有限公司

      3155107 23221759279

      合计1761769

       395348020111475

      133076867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2001》

      全国各地区私营企业的发展不平衡。表二反映了2000年底私营企业户数在10万户以上的地区情况。事实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私营经济发展得越快。例如上海市,这个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自从1998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后,上海的私营企业发展进入了总量增长和规模扩张并举的新阶段。到2002年1月底,全市私营企业户数为179934户,投资者人数为374409人,雇工人数为1610075人,今年一月份实现产值和营业额293.3亿元。

      表2 2000年私营企业户数在10万户以上的地区情况 单位:万户、万人

      地区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山东省

      上海市

      北京市

      私营企 18.4

       17.9

       17.4

       14.1

       13.8

       10.3

      投资者人数 41.1

      45.1

      39.8

       34.8

       28.3

       1.1

      雇工人数  217.5  300.5  234.3   214.1   150.9

       9.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家族企业虽然重新获得发展,但由于时间不长,大多数家族企业仍处于创业阶段,只有少数家族企业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步入了二次创业阶段。因此,我国关于家族企业现代化的理论分析较分散,论文和著作不多,现代化的概念也不统一。根据龙登高的整理,较早的论述有:叶琴(1987)分析了华商企业存在的问题,如家族经营观念、资金与人才的聚集等问题,提出了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对策;宿玉海(2000)认为把现成的家庭伦理规范移植到企业中,华商企业能降低组织成本、交易费用和监督成本;但由于海外华商的资产专用性不强、外部性不强以及较少的等级分解活动,海外华人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之路举步维艰;同时,龙登高(2001)本人在分析海外华商问题时指出,华商管理以中华文化为内核,又融入了西方先进的管理手段,并经受了急剧的现代化进程的洗礼,这恰恰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逻辑路径与迫切任务,因而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注:龙登高:《经济全球化与海外华商研究》,《赢周刊》2001年12月28日。)。从目前的趋势看,家族企业的现代化改造、特别是代际传承所伴随的管理方法变迁,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