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温州模式”新在哪里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学慧 本刊记者

原文出处:
经济日报

内容提要:

2001年民营企业产值在温州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5%左右,在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均占98%左右。温州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尤其是“温州模式”在新时代的新演变——“新温州模式”新在哪里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引言

      一个研究温州的新高潮正在掀起——

      广东、福建、江苏、江西等省市的领导来过,一来都是好几十人的大团,温州的地方官员应接不暇,温州的企业也不得闲。在华峰集团,记者正赶上江苏淮安市委副书记带的20多人正在参观,集团工作人员说,明天还要接待两拨人。

      温州的企业家也在忙着赶场,相关的研讨会一个接一个。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温州民营企业为何能成为世纪大赢家”报告会,680元一张的门票挡不住蜂拥而至的人们。

      专家学者也时刻关注着这里,在温州瑞安举办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讨会”,王洛林、董辅礽、吕政、周叔莲、张维迎、樊纲、钟朋荣等著名学者同赴一会,实不多见。

      媒体更是趋之若鹜,在本报记者采访的一周时间里,就碰到五六拨同行,不仅有国内媒体,日本朝日新闻上海支局局长也来了,要做温州民营企业的专题。

      吸引众多眼球的是什么?是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至2001年,民营经济在温州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5%左右、在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均占98%左右。温州经济无疑就是温州民营企业创造的民营经济。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温州民营企业迅速铺开。仿佛一夜之间,温州发廊、温州裁缝、温州鞋……出现在全国的各个角落。专家学者开始用“温州模式”来特指这种发展路子,费孝通老先生将其形容成“小商品、大市场”,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条件的可变性决定了模式内涵的可变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温州民营企业尤其是在近年来实力猛增,外贸出口逆势强劲增长、拥有7个中国弛名商标以及“中国鞋都”、“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等当之无愧的称号,引起了外界对“新温州模式”的强烈好奇。

      记者在长期从事“温州模式”研究的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教授推荐下,相继走访了温州的一些典型企业,试图解开“新温州模式”之谜。

      制度的突破

      家族制要不要彻底打破

      车进瑞安不久,一片现代化的大型厂房出现在记者眼前,白身蓝顶以及写有“屹立华峰聚合天地”的巨大标牌,显示出这家企业与众不同的大气派,这就是全国聚氨酯行业的龙头企业、温州第二纳税大户——华峰集团。由于集团董事长尤小平的低调,这个企业没有像正泰、德力西等温州明星企业频频现身在媒体,但在温州当地的评选中,尤小平位列2001年温州经济人物之首。董铺礽老先生在2001年10月参观完华峰后,欣然提笔,称之为“新温州模式的代表”。

      很难想象今天的华峰,前身是1991年诞生的生产编织袋这种“小商品”的小作坊。从1991年的50万到2001年产值16.95亿,华峰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在于1995年果断地从传统的编织袋产品转移到生产高分子合成材料聚氨酯,开创了民营企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新路,还在于企业组织形式的两次变革,一次是1996年成立华峰工业集团公司,一次是1999年发起组建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尤小平认为,第一次只是将本家族的小企业“糅”在一起,组建集团后仍具有较明显的家族色彩;第二次确实是在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

      尤小平的后一次改制是一招险棋,制度创新牵一发而动全身,危险主要来自内部,即家族成员的利益分配问题。于是,尤小平琢磨出比较理性、稳妥的制度创新思路,“从母体突破,在体外新生,促整体提升”,即由集团公司出资51%实行控股,其余49%由自然人出资,组成新的股份公司。实践证明,尤小平的这招又对了,2000年元月投产的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即创利税2738万元。目前该公司正积极开展上市前期工作,计划2003年在主板挂牌上市。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尤小平还有另外两个大的收获,一是说服教育一些素质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创业人员,让他们把岗位让出来。目前,集团公司经理层7人中非家族成员已经增加到4人,而氨纶股份公司9名董事会成员中有5名非家族成员,担任总经理的是来自江苏的杨从登。家族制逐渐走向开放和高效。二是吸引来了氨纶专家扬从登和原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管理专家陈积勋等一批人才。在氨纶股份公司49%的自然人股份中,这些引进的核心员工都享有不少股份。

      对于改制,在温州的企业集团中一直都有两个疑虑:一个是家族制要不要彻底打破?尤小平认为,企业要想走出温州,没有一种能符合现代发展趋势、能进行合理分配和切实提升企业经营层次的制度是走不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必由之路。家族制在企业的初始创业阶段有着别的类型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强大的凝聚力、艰苦的创业精神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但在企业做大之后,判断家族制能否保持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家族的人才资源、家族成员的自我提高能力和观念更新程度,能否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家族里有能力的可以来担任职务,但家庭毕竟只是家庭、温州也毕竟只是温州,人才都很有限,如果能把企业的人才计划、制度计划面向整个社会,那就有可能取得丰富得多的资源。不过,尤小平坦陈,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具体牵涉到个人的利益,就会形成矛盾,操作起来很难。这正是温州企业大发展要过的“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