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义明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

原文出处:
乡镇企业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引言

      中国乡镇企业曾因其超常规的增长而赢得阵阵喝彩,也曾因其整体水平不高而引起人们的忧虑。确实,乡镇企业的个体发展水平极不均衡,有些企业成长较快,成为同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大公司,如广东的美的、科龙、格兰仕等,另一些企业则由于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竞争而停滞甚至萎缩。本文主要剖析领先成长的企业,分析其成长的原因,目的是为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提供较全面的解释,并为处在发展阶段的乡镇企业提供经验。

      以往关于乡镇企业增长的研究很多,早期理论界大都倾向于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解释,即认为改革带来的体制上的优势和短缺经济环境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分析那些已经成长起来的优秀乡镇企业可知,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对企业的成长都很重要。我们把由外部力量推动乡镇企业的成长称为“推动成长”,由企业内部力量促成的成长称为“内生成长”。可以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中国乡镇企业推动成长与内生成长并存,并且推动成长占主导地位,而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企业更多的依赖内生成长。我们认为,面对更激烈的全球竞争,实现内生成长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本文借鉴了新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即把技术进步、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作为经济的内生因素,也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当然,经济增长的考察以宏观经济为对象,因而社会经济制度也可以是内生的。从微观角度看,企业集体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促成的变革、创新和技术进步就构成企业的内生成长因素,是企业长期增长的关键。当然,企业所处的政策、体制和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发展也很重要,但企业不能长期依赖这些外部因素,因为这种推动型的成长不可能是连续和长久的。

      以微观分析为基础的企业成长问题研究,影响较大的是核心竞争力理论和钱德勒的组织能力理论。钱德勒认为,企业要发展成有规模的成本优势的领先者,组织能力是决定因素。同时,他对企业的组织能力也做了界定:对协调、战略规划和资源分配负有职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技能和中、低层管理以及劳动力的技能都属于企业组织能力的范畴,组织能力还包括为了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获得的生产和经销的设施。这是一种取决于知识、技能、经验和集体工作的能力,它取决于为了利用技术工艺的潜力所必需的、组织化了的人的能力。组织能力的概念虽然宽泛,但其所涉及的内容正与我们所强调的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相吻合。

      核心竞争能力理论认为核心技术、无形资产和组织资本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取得实质性成长至关重要。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组织资本,组织资本是企业组织制度集合,它被认为是一种资本,决定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效率,是企业内部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契约安排的总和,包括内部组织架构、内部生产和管理制度、对外营销(包括服务)和采购网络以及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等。其中层级关系、用人制度等管理体系、对外销售和采购网络,战略联盟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直接影响企业的交易成本;而生产制度和采购渠道则决定企业的生产成本。组织资本表现为企业的一种能力水平,因而它是组织能力的另一种表述。企业的组织资本或组织能力,属于企业的禀赋范畴,反映了对各种资源的结合和协调能力,因而对企业成长意义重大。

      比较中国乡镇企业成长特点和行业分布特点,就能看出人力资本、组织制度水平等内生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美国早期最先成长的企业主要是配合大量生产的基础行业,如铁路运输和大零售商的发展(钱德勒,1987)。而中国乡镇企业最先成长的行业是制造业,服务业长期处在低水平。根据对25家上市的乡镇企业集团的行业分析,其中100%涉足工业领域(卢凤君、田德录、王隆建,2000),另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公布,乡镇工业在乡镇企业中一直占主体地位,1998年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70%。当然,乡镇企业产生于物质产品短缺的时代,强烈的社会需求促成大量的乡镇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然而另外的原因也不应被忽视,制造业的发展可以靠模仿技术、聘请外来技术人才,可以通过用机械代替人力扩大规模,并渐进地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制度的改善和组织能力的扩展;作为服务业,如果不具备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强大的组织资本,就不可能扩大规模。企业组织制度难以在短期内复制和模仿。以致乡镇企业的服务业远远落后于制造业水平。

      乡镇企业内生成长的过程分析

      伴随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中国乡镇企业日趋成熟。有一部分乡镇企业已从地域性的小企业发展成了跨地区的名优企业,有的甚至发展成了国际化企业集团,经历了从数量和价格竞争满足低档市场的阶段到多样化的质量竞争进入高档市场的阶段的过程。这一成长过程是由企业内部发起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内生成长的过程,表现为中国乡镇企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新增长理论众多的内生模型中,主要的观点是厂商在边干边学中积累知识,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具有溢出效应,此外,分工或专业化、产品品种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升级等都能导致经济增长(朱勇、徐广军,2000)。借鉴这些思想,我们把乡镇企业内生成长的过程分解为集体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其中,集体知识的积累包括企业制度的成熟、技术进步及管理文化的形成等。

      1.集体知识:制度、技术和管理文化

      在企业制度方面,有以下明显的转变,其一,产权制度从初期的集体所有制的模糊产权转变为股份制的明晰产权,而且正在探索高效率的合理产权。初期,政府的推动对乡镇企业发展起主导作用,那么,随后是否能发展成为自主化、市场化、高效率的现化企业则更多地取决于内在的因素。目前,为提高治理效率,完善激励机制,许多企业正纷纷探讨恰当、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以求实现股权有效率配置或产权结构上的优化。其二,企业的扩张形式实现了从早期的以产量为中心到后来的以成本为中心再到以市场为中心的三重转变。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环境下,企业只要一味地扩大产量就可以实现利润,形成粗放型增长模式。到了90年代前期,短缺时代不复存在,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成本的节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扭转了过去外延式的增长趋势,唤起了集约化的热潮。90年代中后期,买方市场形成,国际竞争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成为企业扩大产量的瓶颈,产品没有市场也就不会有利润,市场开拓占据了首要地位。企业提高销售及服务部门的地位和从业人员的比例以扩展市场开拓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