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历来推崇“一诺千金”,鄙视“食言而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之后,信用缺失则必然成为企业败死主因。公平、公正、公开的国际竞争市场,容不得与信用背道而驰的各种欺诈性的非正义经济行为。信用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此文仅言民企,意在管中窥豹,并不表明民企比其他企业信用危机更为严重。 1 民企信用含义的层次性 信用这一概念,通常包涵两种内容:一是指因为遵守诺言而取得的信任,比如说某单位或某个人守信用;二是指按时偿还,不需要提供物件保证,比如说信用贷款。 民营企业的信用含义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侠义性的信用。 就这一层次而言,民营企业强调讲信用的动机在于多交朋友、多得人缘、多拉关系。侠义,旧时指讲义气、肯冒险助人。这一点很像昔日武侠小说中的侠客行为。所不同的是侠客有武艺,民企业主有一技之长。部分民企业主一旦赚了钱就容易财“大”气粗,甚至心血来潮,感情用事,忘乎所以。随便表态,随便许愿,随便承诺。似乎什么人都能助,什么忙都能帮,什么难都能解。 但因对家庭成员与非家庭成员、亲者与疏者不能一视同仁,加之前说后变,致使侠义性的信用往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夹杂着偷工减料、假冒伪劣、偷税骗税、走私行贿。 第二,功利性的信用。 就这一层次而言,民营企业强调讲信用的目的在于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自然地就赢得利润。在商言商。民营企业的经济行为总是要获取利益,这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不必讳避的。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崇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是什么?这里至少包括道德、道义、规律。如果有人标榜民营企业不要赚取利润,那一定是在掩耳盗铃。但是,民营企业功利性的信用要求民营企业不能见利忘义,只顾财富的积聚,不择手段的优劣;要求民营企业把对金钱、利润、财富的物质冲动、单纯谋利动机升华为一种社会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民营企业的经济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动机。历史已经证明,一旦物质冲动变为经济行为的根本诱因,经济活动就会丧失理性,只想从市场经济中捞取什么,而不想能为市场经济建设贡献什么。这种现象的泛化,就会阻碍经济社会的进步。因此,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升华民企业主以至整个民营企业的经济行为动机,使其谋利动机转化为目标合理的社会行为。 第三,本原性的信用。 就这一层次而言,民营企业强调讲信用主旨在于重视企业生存之本,重视从业者的为人之道。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换与交往。这种交换与交往应当遵循公开竞争和人已互惠的规则。但是,在商品交换和市场交往过程中,有些民企业主和民企从业人员却错误地认为,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只有损人才能利己。他们片面地夸大“市场如战场”,简单化地把商战等同于兵战,从而得出在市场竞争中只有你死才能我活的错误结论。认为只有在经济总量、经济利益的分配中多占对方的份额,才显得自己聪明、精明、高明。其实,这是损人利己的不义经济行为。因为这种经济行为本身已经失去了道德伦理性。这种经济行为不是依靠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营效率来创造经济剩余,获取经济利益,而只想多分割经济总量,只是想多占别人的经济利益,所以既不能提高国家经济的总效率,又不能扩大国家经济的总收益。民营企业应当反其道而行之,摈弃损人行为,确立利他意识,并把这种利他意识升华为互惠、双赢的思想境界,才能建立自己的本原性的信用,真正实现民营企业主的人生价值。 不同的民营企业可能处于不同的信用层次之中;同一个民营企业在不同时段也可能处于不同的信用层次之中。但不同的信用层次都有一个提升的过程:一是侠义性信用向功能性信用再向本原性信用的提升;二是侠义性、功能性、本原性三层次信用本身也需不断提升。 2 民企信用缺失的危害性 就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容易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危害。 第一,常遭别人不讲信用的报复。 唐代魏征在《群书治要·老子》中提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其大意是说,你对别人不讲诚信,别人对你自然也不讲诚信了。诚信如此,信用亦如此。如果一家民营企业在与合作伙伴打交道的过程中缺少信用、失去信用、毁坏信用;那么,这家民营企业反而要求别人对自己讲信用,显然是不可能的。虽然人们并不赞成把别人失信作为自身失信的缘由,但是失信者遭到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报复,是屡见不鲜的,也是很难避免的。欺诈反被欺诈害的例子,在民营企业中并不少见。 第二,难以应对优势信用的挑战。 中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面临外企总体优势竞争能力的挑战,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比这种挑战更具严竣的是外企优势信用的挑战。外企仅靠优势信用就能吸引客户,抢占市场份额。“瑞士银行”、“友邦保险”、“IBM服务”、“丰田质量”、“通用六个西格玛”、“沃尔沃顾客永远是对的”等,它们都是靠信用力量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民营企业面临与国外优势竞争能力与优势信用的双重挑战,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构建民营企业自己的信用优势去应对外企的优势信用的挑战。 第三,恢复信用要花昂贵的代价。 一个民营企业要在较大范围内确立自己的信用优势并不容易;但要失却信用则很简单;而失去信用后再恢复信用,却要付出几倍几十倍的昂贵代价。回首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应该说总体上还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毋庸讳言,在民营企业的信用方面,过去曾经有、当前仍然有不少令人担忧的行为,诸如假冒伪劣商品、经济诈骗行为、逃避银行债务、相互拖欠账款、贿赂政府官员、恶意偷税漏税,等等。这些信用缺失给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经济跨越式发展,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甚至成了经济规则运行的绊脚石。由此引发的银行惜贷,阻碍了投资和消费;企业互不信任,增加了交易成本;出口产品受到了信用抵制。而要把这些失去的信用重新恢复,不仅难度非常大,而且成本也相当高。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轻工、食品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占有15%-30%的市场份额,由于大家都知道的信用缺失等原因,现在在这一地区的轻工、食品市场占有率一直没有超过5%,十几年的宝贵时间,数以亿万计的经济损失,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恢复我们昔日在这一地区的信用。当年温州的纸底皮鞋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致使温州一部分名符其实的制鞋能工巧匠,至今不敢把名牌皮鞋标明产自温州,而不得不借用上海等地的信用。温州人为了挽回这一信用损失,付出了昂贵的惨重的代价。个别月饼生产厂家把陈年过期的月饼馅冷冻以后重新制作月饼,致使欲食月饼者望饼却步,月饼市场一片悲歌。这些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的信用缺失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永远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