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酝酿第三次创业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宏斌 黄天香 本报记者

原文出处:
中国改革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为期3天的中国民企香港上市融资大会从4月5日起在香港举行,内地50家民营企业云集香港寻求上市融资机会。据举办活动的香港公司说,在本次融资大会上,这50家民营企业以其拥有的独家技术市场及庞大的增长潜力,受到了与会70多家香港及海外投资公司的青睐。据预测,2002家香港将有1000亿港元的招股市场,内地民企将成为其中最活跃的生力军。

      国际投资机构“瑞银华宝”中国研究部主管张化桥称,除去这50家民企以外,目前还有300多家民企在香港排队等候上市。“中国政府持续放宽经营准入的决心,将吸引更多民企公开招股。”

      在我国企业结构中,民营企业达到200多万个,数量巨大。2001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国内GDP增量的80%来自民企。今年初,中华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率100多位民营企业家赴港参加“首届中国民企论坛”时直言:“私营经济打破计划经济的作用功不可没”,“解决2亿人就业,对稳定大局作用大”。

      鉴于近年来民营企业上市步伐愈来愈快,而且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业界认为,民企二次创业已到尽头,目前已开始进入最为关键的第三次创业转折期,而通过资本市场酝酿企业股权的再改造,成为第三次创业的核心。

      1 在港融资50亿:借助资本“显山露水”

      经过前期原始资本积累和第二次规模经济的再创业,近年来民企已经开始了第三次创业道路的实质性探索。

      2001年下半年,香港投资界“民企股”热潮涌起。半年、一年上市的多只内地民企股纷纷公布优良业绩,最多的盈利增长5.6倍,最少的也有40%的增长,惹得一直在低迷中“沉睡”的香港股市在一片利好声中被“惊醒”。国际著名投资机构“瑞银华宝”、“里昂证券”等纷纷高调看好,瑞银华宝甚至设立了由12只成份股组成的中国民企指数,截至2002年2月,该指数累计增幅超过50%。

      这些出彩的民企和早年“联想”等所谓的民营企业不同,它们结构更简单,私人持股比例更高,上市时间集中在1999年10月到2001年底。与内地沪深股市上民企形单影只不一样,在港上市的民企计有30多家。据资料透露,2001年这30多家民企在港总融资额超过50亿港元,单个企业从2000多万元到7亿多元不等。实话说,这个数字相对于资本庞大的香港股市来说,它们所占市场份额并不大,但其活跃程度远远超过在港国企股、红筹股。报告显示,“超大农业”集资6.52亿港元、“欧亚农业”集资5.92亿港元、“浙江玻璃”集资5.03亿港元、“白马媒体”集资7.36亿港元。

      2001年,民企在配股集资上也动作频繁。“中国稀土”2001年7月11日以2.45元配售1.052亿股,集资2.545亿港元。“超大农业”2001年11月6日配售2.23亿旧股,每股2.3港元,集资5亿港元;11月9日又额外出售9700万股,集资2.18亿港元,3次共集资13亿港元,创下民企集资最高记录。

      随着30多家内地民营企业成功登陆香港股市并成功融资50多亿港元,在海外资本市场,中国民企灵活而顽强的生命力开始赢得挑剔的资本操盘手的“眼球”。今年初,又有“江苏沙钢”等多家民营企业排队上市。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这些民企所在行业集中在农业、花卉、化工、软件、煤气、汽车配件、广告媒体等在港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不愿涉足的小行业或偏门领域。

      2 成绩吸引“眼球”:民企显出活力

      北京证券的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民营上市公司之所以受到投资者追捧,原因一是民企产权清晰,无历史负担、债务少,私人或家族持有、股权结构简单,管理层和公司利益挂钩、运作机制灵活,因而更加有生命力;二是企业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起家,无政府行政色彩,不是靠政府保护,因而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更强;三是公司的质量都不错,盈利有增长能力,公司文化富生气,多属创业型企业,行业有前景,流通盘比较小。

      正如投资者所预期的那样,这些“野性十足、自负强硬、好斗不服输”的民营企业在集资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在股市亮出了骄人的“成绩单”:“中大国际”1月24日比招股价涨了10%,“中国稀土”升了187%,“百江燃气”有260%的成绩。这些股价表现从市场角度反映了投资者的信任态度。里昂证券专程考察了浙江民企后,认为在港上市的民企是具有吸引力的。因为它们的“管理层有活力、有独家技术”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多年求存式的经营,令其资本运用谨慎、多属健康行业、有弹性和较高的生产能力。”

      与上述特色相匹配,民企股去年在股市上整体快步领跑大势,令人侧目。这些民企的主营企业盈利都不错。“超大农业”达到61%,“格林柯尔”更是达到74%。瑞银华宝的“篮子投资”显示:去年1~12月,恒指跌幅为22%,红筹指数跌15%,H股指数上升仅9%,但民企指数上升58%。香港媒体评价说,就获利能力而言,民企远远把红筹和国企股抛在后面。即使与香港篮筹股比较,民企的发展状况也具相当水平。民企的活跃备受资金追捧,眼下已成为基金经理的持仓货,不少公司10%的股份都由基金持有。张化桥评价说,目前国内大部分由民营企业家管理的公司,拥有市场及庞大的增长潜力。但它们市值有限,所以投资最好模仿创业投资那样购入“一篮子”股份,以衡量整体表现。因此,一些基金经理人表示,未来增持民企股份是必然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