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成长上限及克服

作 者:
林泉 

作者简介:
林泉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经济管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与问题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经历了20余载。可以说,它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是,民营企业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荣后,进入了一个徘徊不前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有:

      (1)无论从民营企业的数量上看,还是民营企业产出看,民营企业的总体发展减缓。

      (2)民营企业虽然总体规模很大,但就单个个体来说却很小,抗风险能力很差,很难适应以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市场竞争环境。民营企业的平均单个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仅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2%。

      (3)民营企业虽然迎来了一个二次创业新时期,但就目前来看,明显存在着发展乏力的问题。许多曾经盛极一时、风光无限的企业纷纷落马,销声匿迹。

      (4)民营企业过去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不再适应于新的形势,但由于新的运作模式还未能建立起来,大量的企业只能按照原来积累下来的运行方式运作。

      当资本的原始积累完成后,民营企业需要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但是原有的局部市场开始逐渐饱和,外部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对民营企业无论是在投资决策,还是日常经营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出现了新环境与现有的过时的运作模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企业成长上限的出现。

      理论界对民营企业出现的成长上限问题空前关注,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诊断和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融资问题。许多学者认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受到歧视,不能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形不成规模效益。相应地提出了包括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在证券市场中开办第二板市场等解决途径。

      技术创新问题。新的市场条件、需求状况要求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工作,以满足多变市场的要求。但是民营企业很难承受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所带来的风险。因此,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不足,只能进行简单的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加工,产品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管理落后问题。过去粗放型发展不需要企业管理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水平,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面临的管理问题复杂化,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在岗管理者不再胜任。

      产权问题。经济学家魏杰认为,一个合理的产权结构必须具备三个特点:产权是明晰的、多元化的和可流通的。而民营企业第二和第三点仍然没有做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国有企业一样存在产权结构问题。

      若从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及能力看,导致民营企业成长上限的主要因素包括:资金规模受限、管理水平落后、潜在市场容量不足。这些因素交错在一起,互相影响,形成一个个“成长与投资不足(Growth and Underderinvestment)”(注:该系统基模名称中的“投资”不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投资”行为,本文后面关于基模的应用分析将提供更多有关信息。)的系统基模共同作用于民营企业。所以,民营企业要克服成长上限的制约,通过一次新的“二次创业”完成历史性的跨越,不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的制定可以完成,不是一次管理咨询公司的诊断可以解决,也不是一场大面积的广告投入可以达到。它需要我们通过系统的思考方式对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每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针对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制约该企业成长的主导因素,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能够站在更高层次上,更全面的范围内,从更长远的角度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就这三个问题应用系统基模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成长上限的分析及其克服

      (一)系统基模的基本原理

      系统基模原理来源于系统动力学,是一种通过图形化的手段强迫思考者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思考他所面临的问题的方法。它是由代表因素的方框、代表相邻两个方框关系的箭头及表示一个因素对下一个因素产生作用存在时间滞延的平行线组成,其中箭头旁边的“同”表示箭头尾部所在位置因素的增强会导致箭头头部所在位置因素增强,箭头边的“反”表示箭头尾部所在位置因素的增强会导致箭头头部所在位置因素减弱。系统基模原理的核心是运用一定的图形符号简单明了地刻画影响问题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之间通常构成一个个闭合的环路,这些环路又通过一定的因素和方式关联在一起。闭环的环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着整个闭环的流动,闭环中各个因素可以无限加强的“增强闭环”;另一类是随着整个闭环的流动,闭环中各个因素可以无限减弱的“调节闭环”。由于闭环的类型、数量和关联的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系统基模。系统基模可以帮助我们动态地看到每个要素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成长与投资不足”系统基模是由两个简单系统基模,即“成长上限”基模、“舍本逐末”基模,三个闭环,即一个“增强闭环”和两个“调节闭环”构成,如图一所示。图中左边是一个增强的闭环,即随着箭头的指向,后一个因素不断推动前一个因素的增长,如此循环下去,它描述了一个新生事物发展的过程。但是这种发展不能无限地进行下去,因为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定会有一些原本对事物发展影响很小的因素开始成为制约该事物发展的主导因素。这就表现为图一右上方的一个调节闭环。这个闭环中会有某些人为的活动参与,以推动这个闭环的前进,目的是解决这个制约增强闭环的主导因素,这个闭环从短期来看似乎可以解决问题,但从长期看,它非但不能有益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增大问题的严重性,甚至产生副作用增加问题的解决难度,其结果是使左边的增强闭环被削弱,不利于事物的发展。所以我们称这个闭环为问题的“症状解”。

      图一的右下方是另一个调节闭环,这个闭环使制约左边增强闭环的因素随着这个闭环的发展而不断减弱,从而有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促进事物的发展。这个闭环在社会组织中表现为系统管理者通过恰当的活动来削弱制约系统发展的因素,来推动系统的健康发展,故我们称这个闭环为问题的“根本解”。

      图一中左边的增强闭环和右上边的调节闭环构成了成长上限系统基模,右上边的调节闭环和右下边的调节闭环构成舍本逐末系统基模,即这两个简单系统基模共用一个调节闭环,并一起构成了成长与投资不足系统基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