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成长三维机制与家族企业家

作 者:

作者简介:
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武汉市,430070

原文出处:
经济管理·新管理

内容提要:

梳理企业家理论不难发现,已有的各种理论不仅彼此间存在着诸多分歧,而且也缺乏较好 的现实解释力。本文将企业家看作一个动态成长过程,通过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 三维机制,以显示作为企业家的优势,并经受企业家“企业生态系统”进行“生存检验”的 企业家成长一般模式。转轨时期家族企业家的成长为该模式提供了现实的注解。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3 期

字号:

      一、企业家理论的梳理

      虽然主流经济学中没有企业家的地位,但经济学家特别是非主流经济学家从来没有放弃对 企 业家的研究。自法国经济学家康替龙(Cantiuon)1755年将“企业家”这一术语首次引入经济 学理论以来,在200多年的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中,“企业家”角色沉浮变迁,“企业家” 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在古典经济理论体系中,法国19世纪初期的著名政治经济学家萨伊(Say ),最早强调企业家的重要地位,并赋予企业家以企业组织“协调者”(Coordinator)的角色 。经济学大师马歇尔在其论著中,从企业家作为企业组织的领导协调者、中间商、创新者和 不确定性承担者等多方面对企业家的职能进行了全面论述。随后的企业家理论中,熊彼特的 理论独树一帜,他将企业家看作均衡的破坏者。虽然他看到了均衡理论的缺陷,但并没有把 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力量归于市场中的不均衡因素,而是将其凌驾于市场结构之上,所以他 并没有抛弃均衡观点。在熊彼特看来,如果没有企业家的创新,市场(经济)将处于均衡状态 ,也不会产生利润。正是企业家通过创新,打破旧的均衡,实现创新利润。

      与熊彼特的观点相反,又有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是均衡的恢复者。奈特(Knignt)、科兹纳( Kirzner)、利本斯坦(Leibenstein)、卡森(Casson)等经济学家都是遵循市场非均衡观点的 。在他们看来,由于信息不完全等因素,市场经常处于一个不均衡的状态。企业家就是为了 获得税金对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市场带回到均衡状态。美国芝加哥学派奠基人奈特教授在他的 理论中引入了不确定性,并对企业家职能,即进行商业决策和承担不确定性进行了较系统的 研 究。柯兹纳视企业家为“经纪人”,他们不但能感觉到机会,还能捕捉住机会并创造利润。 他强调,使企业家与旁人相区别的是他的“悟性”和他的特殊“知识”。利本斯坦认为,企 业家的职责在于克服组织中的X低效率,企业家就是避免别人或他们所属的组织易于出现的 低效率,从而取得成功的人。卡森的企业家“判断性决策者”角色理论,则把这些企业家的 概念给予综合和扩展。他的定义是:“企业家是擅长于对稀缺资源的协调利用作出明智决断 的人。”他强调说,企业家是一个“市场的制造者”。

      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利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对个人财富在企业家形成中的作用做了系统 的论述。张维迎(1995)在中国尚属先驱的规范的企业家理论研究,为中国经济学提供了一个 系统的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检验的研究模式。他在《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 论》中,给出了一个企业的企业家理论模型。该模型的微观基础是非合作博奕和讨价还价理 论,他从一组参数化的假设出发,推导出在个体理性选择下的均衡条件,然后对所有的参数 做“比较静态分析”,得到一组可检验的命题。在均衡状态下,个人将被划分为四种职业: 经营能力高、个人财富多的人成为企业家;经营能力低、个人财富多的人成为纯粹的资本所 有者;经营能力高、个人财富少的人成为管理者;经营能力低、个人财富少的成为工人。 其论证基于如下的假设:(1)非负消费假定。由于非负消费的约束,做企业家机会成本对富 人比对穷人高,因此,给定经营能力,穷人比富人有更强的做企业家的动因。(2)信息不对 称假定。经营能力是私人信息,个人财富则是公共信息。在企业家能力不易观测的情况下, 资本可以作为一种信号手段显示当事人的企业家才能;换句话说,具有较多财富的人,一般 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

      作者可能为了数学上的方便,以至于明显地背离新奥地利学派和老芝加哥学派的企业家理 论。其局限性在于:(1)他的模型都是静态模型,人们的这些选择取决于生产技术和监督技 术参数,取决于企业家能力的分布特征。这个结论的严格论证需要一般均衡模型。然而作者 在将这类局部均衡结果推广到一般均衡时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一个问题,人们如何从观测到 的信息(除财富外)修正对企业家能力的判断问题。(2)这是一个“先天”决定的模型。在他 的模型中,经营能力和个人资产似乎都是先天决定的,是个人天生的能力和继承积累的财产 ,因为在模型中,经营能力和个人资产被处理为静态的不变量。(3)其理论的假设前提在现 实中也难以站住脚。首先,作者将资本特指货币资本,如果将资本概念扩展到人力资本和社 会资本 范畴,“穷人”和“富人”本身就会发生了改变。其次,只要不是静态地考察,个人能力并 非完全是私人信息,当然,如果时间不是足够长,也不可能是完全的公共信息。做为 反映个人能力的信号,财富对能力的显示功能只有在静态的情况下才具有,而在动态情形下 ,它并不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一个理论家的思想总是连贯的。所有的经济学家,除卡森外,并非是为研究企业家而研究 企业家角色,之所以赋予企业家某种角色,是为了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如熊彼特研究企业 家,是为了构建其经济发展理论;利本斯坦的企业家角色是服务于其X效率理论的;张维迎 也不例外,他的企业理论和他早年提出的“为钱正名”的思想一脉相承,他研究的背景是中 国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张维迎,1986)。如此说来,他们的理论存在着局限便不足为 奇。

      二、企业家是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

      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企业家?很显然,企业家必须具备很强的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是个 “ 框”,已有的企业家理论中,经济学家赋予企业家的各种角色和能力都装于其中。但理论界 在此问题上仍存在两个主要的分歧。

      分歧之一,市场是均衡还是不均衡。如前所述,熊彼特与其他经济学家在这点上出现分歧 。卡森(1992)在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企业家”辞条中指出:“只有在 完全公平地对待结构的复杂性和发展性的经济模型中,才能正确地理解企业家。在此类模型 中,‘均衡’的概念仍是一个有用的分析工具,但它与实际情况的相关性却是有限的。”企 业家就是为了获得租金通过对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市场带回到均衡状态。我们认为,利润本身 就 是一种不均衡的现象,它必须产生于市场的不均衡之中,市场的不均衡程度决定了利润的大 小。因此,在均衡的市场中,是没有获利机会的。如要获得超额利润,要么是打破原有的均 衡,要么是利用原有的不均衡。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创造不均衡,这主要靠一些重大的创新 。而后者则是利用不均衡,即需要寻找具有最大不均衡的市场。这有赖于企业家的“洞察力 ”。因此,企业家既可能是均衡的破坏者,也可能是均衡的恢复者。总之,企业家主观上寻 求利润时,客观上起着市场推动者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