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乡镇企业肩挑农民增收和就业的任务 乡镇企业对国民经济贡献非常大,在“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的8.8%中,乡镇企业 就贡献了3.3个百分点,没花国家一分钱,乡镇企业创造了全国工业增长值的一半,乡镇企 业增加值占GDP净增部分的37%,吸纳了一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纯收入的1/3来自乡镇 企业。 在新形势下,中央提出,“十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转移农业 劳 动力4000万人。这个“5%”和“4000万”对于加入WTO的我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般来说 ,正常的就业就可以带来增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这个“4000万”,“4000万”解决 了 ,“5%”就迎刃而解。 业内人士指出,要完成这个任务,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是两条重要的渠道,单靠农民向 大中城市转移,靠发展城市工业是不行的,大力发展根植于农民、农村和农业的乡镇企业是 解决这个“4000万”的核心。否则,小城镇就要唱“空城计”了,很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 我国9亿多人的农村大市场也就很难有大的启动。 乡镇企业是农民创办的企业,地处农村、与农民、农业、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一 直是农民增收和就业的主要渠道,很多乡镇企业到现在还一直以农民增收和就业最大化为取 向。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乡镇企业工资收入的比重由1996年的29.86%上升 到2000年的33.7%,如果加上股金分红、承包租赁收入和利润二次分配等,这个比例还要高 。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主要来自乡镇企业。同时,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的 比重从1978年的9.2%上升到2000年的27.33%。 乡镇企业基本上是以农村劳动力为吸纳对象的。在“七五”期间,乡镇企业吸纳就业劳动 力年均增加456.6万人;“八五”期间,年均增加719.8万人。“九五”期间,由于受亚洲金 融危机、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影响,随着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的下降,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 能力也逐年减弱,近两年其就业能力呈现恢复性增长,2000年乡镇企业就业人数达到1.27亿 人。从多年乡镇企业发展与就业人数的实际看,乡镇企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 安排20万-25万人就业,为全国农民人均增收5元钱。乡镇企业要挑起农民就业和增收这一重 担,必须有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业内人士认为,要较好解决“4000万”的问题,“ 十五”期间,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要保持在10%以上,这就意味着乡镇企业每年至少给农民 人均增收贡献50元,每年安置200万-250万人,5年共可安排1000万-1250万人左右。 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增加乡镇企业的积聚度,不仅可以降低乡镇企业发展的成 本,改善其环境,而且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据专家测算,工业安排就业与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的比例大致为1∶1.5-2,也就是说, 如果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在一起,工业企业本身安置一个人,这种积聚效应就可产生1.5到2个 就业岗位。专家指出,仅乡镇企业10%的增长速度本身5年就可以吸纳1000万人左右,加上乡 镇企业集聚效应带来的第三产业,大约可再吸纳劳动力1500万-2000万人。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现在有不少乡镇企业的有机构成在不断提高,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 型企业越来越多,但是,乡镇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在大量吸纳 着农村富余劳动力。乡镇企业今后的发展还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和资金密集型 企业,也要鼓励在有些工种上多安排劳动力。 主题二 乡镇企业要迈上新台阶必须创新机制 进入新的一年,入世后,我国乡镇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任务也更加 艰 巨。因此,乡镇企业要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发挥优势,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创新机制,从适应性转移转变为战 略性调整,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进步效益、科学管理效益和结构优 化效益,走一条投入少,产出多,质量好,效益高的发展路子。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不断深化改革 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必须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积极支持,正确引导,总结经验,逐 步规范。积极探索创新,注重实际效果。产权制度改革要规范操作,循序渐进;继续推行乡 镇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和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 和经营方式,推动企业实现制度创新。 部分大中型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 形式,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在改制中,经营较好的企业不应排斥职工持股,可允许经 营者、技术骨干或代销骨干多持股或持大股。但对长期亏损、净资产少或零资产与负资产的 企业,应通过公平竞争选择经营者。优势企业可以利用当前产权市场交易价格偏低的时机, 实行低成本扩张。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进行资产清理评估、产 权界定和股权设置,科学选择改制形式,处理好债权、债务,安置好富余职工,实现集体资 产保值、增值,确保乡镇企业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