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与家族式产权制度

作 者:

作者简介: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甘肃 兰州 73007 0

原文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家族式产权制度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落后的产权制度形式。 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有有赖于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形式。本文认为,这种观点 过于武断。其一,家族式产权制度按时间出现先后,可分为古典家族式产权制度和现代家族 式 产权制度,是否适合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应具体分析;其二,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产权制度与 企业规模存在重要关联,是否适应也应该作具体分析。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2 期

字号:

      一、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合理性

      如果企业发展的唯一方向就是大型化,那么也许可以推论家族式产权制度是一种过时的、 落后的制度形式,必然要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所代替。实际上,理论界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存 在着这样的误区,也就是把规模和效益等同起来。这与亚当·斯密的影响分不开。

      亚当·斯密生于英国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当时正值第一次产业革命,当先进的 生产技术把大机器工业推到人们面前时,效率的确与企业规模密切相关。蒸汽机使机器设备 成为生产中的决定要素,手工工厂被淘汰,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分工与专业化协作加强 ,因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亚当·斯密对此在《国富论》中作了深刻的阐述,认为劳动生产 率的高低与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而企业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进而他认为企业大型化是 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受斯密的影响,根据19世纪资本不断集聚和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事实,马克思提出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其极限状态就 是社会总资本合并到“唯一的资本家公司手中”。而与古典经济学一脉相承的新古典经济学 同样认为:由于规模经济的原因,中小企业是次优规模,而规模经济的存在,一是因为规模 的扩大可以降低产品的单位平均成本;二是因为规模影响分工,分工影响效率。

      理论上的误区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一些挫折,然而中小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却是有目共睹 的。现实对理论提出了挑战,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合理性何在呢?理论界给出了以下 五种认识:

      第一,交易费用论。科斯1937年在他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首次提出了交易费用的 概 念,用以解释企业的存在及其边界。他认为使用市场协调和配置资源存在交易费用,而企业 作为另一种协调和配置资源的机制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但是,企业的扩张会 带来自身的组织成本,这主要是因为对企业家的管理才能来说,收益可能是递减的。由于市 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的双重作用,“企业将倾向于扩张到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 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的交易成本为止 。”由此可见,企业扩张是有边界的,当其扩张超过由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决定的边界时, 效率将会降低,从而会收缩到边界上来。

      第二,分工协作论。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工与协作关系不再局限于一个企业的内 部,而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展开。许多中小型企业专门生产零部件,为大型企业配套,成为大 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不妨碍其独立性,又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小企业“巨人 化”。在日本,大企业采用外包的生产方式,将众多的中小企业集聚在自己周围,为自 己配套、生产零部件。大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技术,收购其产品,有的还提供原材料。 这种生产组织,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和技术水平。

      第三,企业家供给论。在人的素质普遍提高的条件下,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企业家。因为 人们可以在进别人的企业取得工资和自己办企业获得利润之间进行选择,只要自己办企业的 利润预期大于进别人企业取得的工资,并足以弥补所承担的风险,新企业就会不断诞生。由 于企业有生有死,就维持了企业家的不断供给,因而保持了经济竞争的活力。企业是人建立 起来的,问题在于为什么一个人不愿意当工人,而选择自己办企业。所以建立新的企业不是 简单的复制现有企业,而是代表着一种变化。企业是一种赞成变化的机制。从这个角度看, 劳动人口素质越高,中小企业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四,创新论。熊彼特(1990)在理论上把经济活动分为经济循环和经济发展两种类型,也 就是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分析。在静态的经济循环中,任何经济活动都以同样的方式周而复始 地反复进行,在这种状态下不需要企业家;经济发展则不同,它需要对生产方法不断的变动 和革新,这个任务只有企业家才能完成。在熊彼特的眼里,企业家的职能就是不断进行创新 , 他认为创新造成了经济周期。企业家的创新使其产品的销路增加,并由于这一增加直接和间 接地引起别的工商业者的生产量与营业量增加,这就造就了经济繁荣。在繁荣期中,投机与 预期发挥作用,以致超出原来的创新所应达到的水平,造成虚假的繁荣。于是出现衰退,进 入萧条。由于创新的再次出现,经济再次恢复,进入繁荣。由于创新不连续,企业家不能连 续出现,才造成了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更替。中小企业使每一个人成了潜在的企业家,所以 ,新的企业是彼此独立出现的,且一般都是连续的,在时间上比较均匀,从而就不会存在那 种显著的和有规则复发的繁荣和萧条。

      第五,网络化论。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日益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信息技 术改变了单位之间、个人之间信息交流的结构和方式,大大便利了信息交流。从公司的角度 看,过去必须捆在一起的部门,由于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分开。从1980年开始,杰更斯(Phillip,Judkins)等人曾做过一个“申农试验”(The Rank Xerox experimpent)。这个试验 把公司的职员分为核心职员和网络职员,对部分网络职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成立公司,或者 是独立的,或者是和母公司签订供货合同,或是把50%的产品卖给母公司。他们之间通过电 脑及其它通信设备进行联系。试验结果是成功的,网络职员完全可以分出来,另立门户,变 成一个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小企业通过社会网络联接起来,成为一个更大的社区或体系的组 成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