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集体企业制度解析

——“科龙现象”剖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殷勤凡(1954—),男,江苏镇江人,天津财经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天津财经学院经济研究所,天津 300222

原文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的兴衰是由其本质特征和市场经济内在规律决定的,本无可厚非。但大量乡镇集体企 业在闯过创业初期的艰难险阻并踌躇满志地进入二次创业之后,为什么会走向衰败?为什么 乡镇企业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势 ,而大型乡镇集体企业却凤毛麟角?显然,破译乡镇集体企业二次创业失利之谜的重要性是 不言而喻的。

      科龙是一家靠借债9万元起家的乡镇小厂,经过16年的奋斗成为我国冰箱和空调行业的龙头 企业,1999年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8.3亿元和6.4亿元,但2000年度净亏损6.8亿元 。其间曾有过被《亚洲货币》杂志和《福布斯》杂志分别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和“全 球20家最佳中小企业”的辉煌,也曾有过在全球冰箱行业争当第一的宏图,但却在跨越转型 期中受到重挫。与此同时,反观我国248家大型综合乡镇企业集团,其1998年的增加值率、 资产利税率均低于乡镇集体企业平均值。从此意义上讲,科龙集团在二次创业中遭遇的挫折 带有普遍性,可谓“科龙现象”。

      解析“科龙现象”的意义大小决定于被解释对象的重要性。伴随乡镇企业经济在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研究乡镇企 业如何成功跨越转型期的重要性、紧迫性、现实性将随之上升,成为经济理论界必须直面的 重大课题,这也是笔者探求“科龙现象”本源的初衷和原因所在。

      二、乡镇集体企业制度绩效由正转负的成因

      乡镇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队企业,我国于1979年开始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极大地 解放了农业劳动生产力,为社队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加上当时短缺经济下的卖 方市场大环境,我国社队企业总产值在5年内翻了1番多,超过1000亿元,社队企业本身也根 据1984年中央4号文件正式更名为乡镇企业,经过16年的发展其增加值于2000年达到2.73万 亿元。

      从产权结构角度分析,我国乡镇企业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乡镇集体企业,包括集体独资企 业、集体控股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其共同特点是企业全部资产或至少是有控股力的那 部分资产不与个人发生直接联系,即不具备人格化特征。例如,科龙集团虽是一家在深圳股 票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公司,但拥有其全部股份34%的广东容奇镇政府是第一大股东并掌握控 股权,因此,该上市公司仍属于乡镇集体企业范畴。二是乡镇个体私有企业,包括合伙企业 、个体企业、私有企业等,其特征是投资主体、产权归属均与个人发生直接联系,责权利关 系一目了然。这里,我们只探讨乡镇集体企业制度绩效递减的成因。

      纵观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历程,1984—1995年为第一阶段,期间除1989年和1990年速度减 缓外,年均总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1996—1999年为第二阶段,其特点是发展速 度大幅回落,经济效益显著下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这个时期也是乡镇 集体企业改制的高潮期,到1999年底,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改制的乡镇集体企 业已占总数的95%以上,而张家港市更高达98.4%。

      乡镇集体企业制度由适应企业生产力发展要求转向阻碍甚至桎梏生产力的发展有深刻的内 外在原因。在乡镇集体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这种集体产权制度的优越性十分突出。首先, 在20世纪80年代的初中期,发展私有企业在中国农村存在着很多观念、政策、体制方面的障 碍,在客观上使得发展乡镇集体经济成为惟一理性选择,乡镇集体企业制度的优势因而十分 明显。其次,当时的中国经济仍处在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下,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无法发挥 作用,才使乡镇集体企业在规模、技术、素质劣势条件下仍有很大的发展和盈利空间。再次 ,当时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力很强,乡镇地方政府掌握着关键生产资料,由其出面开 办企业的成功概率很高,这对所有参与者而言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从而促使乡镇集体企业 迅速 崛起。最后,在经济空隙中异军突起的集体企业在乡镇政府的干预下承担了大量社会职 能,成为提升当地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财力来源,这反过来又调动了当地政府开办集体 企业的积极性。

      然而,进入第二阶段以后,乡镇集体企业赖以生存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 是 市场约束上升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约束。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中国经济外 贸依存度偏高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我国市场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基本 形成,乡镇集体企业只有赢得市场竞争才能生存和发展,昔日生产多少便可售出多少的好景 不复存在了。二是乡镇政府办企业的优势弱化。政府的支持不像以前那样可以保证企业得到 各方面的优惠,而且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的深化使得政府垄断经济资源的能力被削弱了 。三是乡镇集体企业经过第一阶段的原始积累和规模扩张,加上市场竞争激化的压力,对科 学管理的要求更高,但集体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所有者缺位的制度缺陷很难理顺企业各参与 方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无法实施科学规范的制度化管理。四是竞争对手变得更多且更加强大 。近年来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兼并改制所享受的税收、债转股、停息挂账等优惠政策,乡镇 企业却不能享受。这使得原本在技术、设备、管理、人才上处于劣势的乡镇企业的竞争态势 更加不利。五是国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影响。乡镇企业由于受技术装备和人员素质的限制 ,主要采取的是粗放型发展模式,普遍存在产品低质高耗、重复建设、重复生产现象,这种 发展模式,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将失去往日风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