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非……不……”句式极易同“不……不……”句式相混,造成留学生学习该句式的困难和疑问。本文主要探讨了“非……不……”句式的语法、语义特点及其与“不……不……”句式的区别。 关键词 “非……不……”句式,“不……不……”句式,逻辑语义制约,强调重点 “非……不……”句式在现代汉语里,仍然是一个很活跃的句式,使用频率较高,仅“非……不可”句式已属前2100个次高频词,还不包括“非……不行/成/能/办”以及相关的句式;由于“非”在古代汉语里是一个常用的否定副词,所以一般的留学生容易误以为“非”字和“不”结合在一个句式里只有双重否定的意思,其实“非”和“不”是两个性质不同的否定副词,它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用来否定整个谓词,同时,它有时也表示“排除”或从反面肯定某个唯一的条件,而“不”一般只对谓语动词加以否定。所以,“非……不……”句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语言难点。本文初步探讨现代汉语里“非……不……”句式的种类及其特点,以及与“不……不……”句式的主要区别。 (一)“非……不……”句式的种类 1.“非……不可/行/成” 其中,“非……不可”的使用频率较高,在口语和书面语里都用,但“非……不行”、“非……不成”一般只在口语里使用。这是一种以双重否定表示强调的句子,表示“一定,必须”,强调的重点是在“非”字后的第一个语言成分,常常表示推测或在特定原因和条件下而产生的结果。 (1)看样子今天非下雨不可。(推测) (2)这件事非你办不可,别人不了解情况。 此句强调的重点是“你办”,意即“别人办不了”。 (3)这件事你非办不可,不然无法交待。 (4)你是我们家最受欢迎的客人,我们非请你不可。 此句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表示在特定的原因下,必然会产生某种结果。再如: (5)哎呀!他把我们的书包碰掉了,书包里的玻璃杯非碰碎不可。 此句是一个条件关系复句,表示在特定的条件必然产生某种结果。 但是,在口语里,“非……不可/行/成”句式里的“不可、不行”常常可以略去,省略了“不可、不行、不成”之后的“非”字句,仍然是一个强调句,表示“一定、必须”的意思。如: (6)不让他去,他非要去!(他一定要去)。 (7)干这活儿非得胆子大。(必须胆子大)。 (8)他不来就算了,为什么非叫他来!(为什么一定要叫他来) 2.“非+谓词性成分+不+动词/形容词” 这也是一种强调句式,从反面强调某个唯一的条件的重要性,这时“非……不……”连接起来的是一种暗含条件关系的紧缩复句,有人称之为紧缩结构。 (1)问题牵涉到好多方面,非你亲自去不能解决问题。 此句从反面排除其他一切条件,从而肯定“你亲自去”这个唯一条件,可以说成: “除非你亲自去,否则,不能解决问题。”或“只有你亲自去,才能解决问题。” (2)他觉得非说说不痛快。 此句同上句一样,也是从反面排斥其他条件,从而肯定“说说”这个唯一条件。 3.“非+名词性成分+不+动词”(句词性成分支配动词) 这种句式中的“非”兼属否定副词和介词,可以作“除了”和“不是”两种理解,从语义上看,中间的句词性成分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同时它也表达了近似条件复句的语义联系。 (1)在这样的逆境下,非诚心相助的挚友不会伸出援助之手。(挚友伸出援助之手) (2)非亲临现场的人不会相信这是事实。(亲临现场的人相信) 4.“非+名词性成分+不+动词”(动词支配名词性成分) 这种句式中的“非”字的语法功能和句式3相同,兼属否定副词和介词,它表示排除,可理解为“除了”或“不是”。不同的是,从语义上看,后面的动词可支配前面的名词性成分,现代汉语中的这种句式实际上是对古代书面语中相同句式的直接套用。 (1)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秋水》) (2)他发誓非暗中热恋的小玉不娶。 (3)由于他学习一直拔尖,他坚持非名牌大学不上。 以上各句句中的“非”都从反面排斥其他对象,从而肯定唯一的对象,但“非”字后面的词语是动词的支配对象,如“非名牌大学不上”在语义上,“上”的对象是“名牌大学”。 (二)“非……不……”句式的特点 1.“非……不……”句式的强调句。其强调的重点在“非”字后的一个语言成分 (1)非见面不可。(强调的重点是“见面”) (2)非明天见面不可。(强调的重点是“明天”) (3)非北京见面不可。(强调的重点是“北京”) (4)非高高兴兴见一面不可。(强调的重点是“高高兴兴”) 由于“非”字从反面排除了其它的可能性和条件,从而肯定“非”字后的唯一的可能性和条件,这种“非……不……”句式同其它的单句结合成因果或条件关系复句时,对其它单句的意思有逻辑上的限制,比如: (5)其他人同你见面不行,非我们见面不可。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非……不……”句式作为正句对偏句的句意已有逻辑上的限制,首先,“非”字后强调的重点是人称代词“我们”,那么偏句必须和“人”有关涉;其次“非”否定的是一个主谓结构,那么偏句否定的也是一个主谓结构。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