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口语的求美特色

作 者:

作者简介:
耿红岩 鹤壁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 口语和书面语一样是讲究修辞的,二者固然有着不少相同点,但毕竟是两种语言形式,有着各自的审美优势和不足,因而它们必然有着不同的求美特色。本文通过口语和书面语审美特征的得失比较,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口语的求美特色,对口语修辞的种种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口语修辞 求美特色 书面语 审美优势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一经成为两种语言存在形式,便在各自的发展轨迹中,丰富和完善着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的求美特色和风格。

      口语和书面语的审美得失比较

      了解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上的正负优劣,对于认识和分析口语的求美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口语是人类社会最主要最普遍的交流媒介。如果说,古代社会由于文化的缺乏,通讯的阻隔,口语的使用大大超过了书面语的话,那么在通讯电传设备高度发达的今天,口语又一次成了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和普遍的交际手段。这种复归现象在说明着一个事实:口语在交际中独到的审美优势是书面语无法替代和企及的。

      概括起来,口语的优势主要有:

      1.声音优势

      语音是口语的物质外壳,它直接给人提供乐音感。其形式美特征一下子就能让人感觉到,而能否直接获得乐音美,美感效果是很不一样的。书面语提供的乐音美是隔了一层符号(文字)的,是间接的。严格说来,这种乐音美是印象式的,只有口语才具有最真实的乐感。

      口语的语音优势,使言语活动表现了明显的乐音倾向。人们总是有意识地调动声、韵、调的乐感,调节语调的轻重疾徐和节奏的变化,以美好得体的声音去愉悦人,自觉地调控交谈气氛。

      2.反馈优势

      在交谈中,交际双方不只是说话,还要听其声,察其色,观其动,整个活动是一个信息输出、输入的交相反馈过程。听的人或频频点头,面露认同、欣赏之色,或眉头紧缩,面色阴沉,都能及时给说话人以信号。说话人据此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说话程序,纠正偏差,保持同一,从而因势利导,使交际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3.态势优势

      态势是指口语表达中的动作、表情,是交谈中的非语言手段。态势贯穿于口语的全过程中,它使口头表达更丰富更简炼,更奔放更隽永。它赋予口语独一无二的审美优势。

      话语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真情实感的流露。说话即时性、现场性特点,往往使人一源双流。话语和态势几乎同时出现。态势既可放大话语的信息,又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与话语一起,从听觉和视觉双重角度加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4.语境优势

      语境是指交谈的语义背景和直观环境。口语交际所依凭的语境,使交谈成为立体的、多维的整体,表现出灵活自如,简洁跳脱的特点。

      语境优势可以使交际双方在思维上保持同一。说话往往产生大幅度的跳跃和省略,话语寥落零散,却蕴含丰富,渗露出多重信息;凭借语境,说话时,人们可以纳时空入话,使具体的时空成为话语的有机成分,以造成特殊的修辞效果;在一定语境中,词语的意义也显得更为明晰,同音多义现象可以得到有效的分辨。而书面语在选用词语、句式时总要受到一些限制,不如口语随便、灵活。

      口语在表达上也存在着某些劣势:

      1.由于对语境、态势的依赖,由于说话的即时性特点,口语表达往往缺乏逻辑严密性,缺乏话语中心,无条理,漏洞时出。

      2.口语直接以语音为物质媒介,不便于修改错误。而错误的语音一经流出,便成为过去,留下难以挽回的音感印象。这无疑是对语言形式美的一种损失。

      3.一些非语言因素,如听话人的态度、知识水平及说话的环境等,都能直接影响口语表达的质量和效果。这是口语难以克服的负效应。

      比较起来,书面语的审美优势主要在于:

      1.书面语最大的优势是有充裕的时间去斟字酌句,谋篇布局,充分调动语言各要素,精心策划语言的形式美,而且书面语的美感不像口语一样稍纵即逝,而是可供长久欣赏的。

      2.书面语可避免种种非语言因素的干扰。如对方的不合作,对方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不能马上理解或欣赏话语的审美蕴涵,不和谐的环境干扰,说话人的情绪等等。写作者尽可以在无听者表态的情况下,将语言的美感品质发挥到淋漓尽致。

      书面语与口语比较,最明显的缺陷是,书面语提供的乐音美是非物质形态的、印象性的美。尽管语音的印象人人头脑里都有贮存,但仍需要文字很好地提示,提示得好,便可以唤起生动的音韵节奏印象,否则,文字便寂然无声,黯然失色。正因如此,人们总是在文句的选择上颇费功夫。历代作文者不都是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作为遣词运句的美学标准吗?

      以上是对于口语、书面语审美正负效应的概要比较。据此,我们可以分析归纳出——

      口语的求美特色

      1.乐音美

      人的声音里具有形成节奏、音律的固有属性。尤其是汉语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更加使得话语流荡着音乐美和节奏美。这是说话之所以好听的物质基础。

      谁也不会否认吟诗、唱歌是乐音的典型表现。那么,平常状态下的讲话有节奏、韵律等乐音特征吗?回答是肯定的。首先,语音系统与乐音系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语音系统的最小单位是元音和辅音,乐音分析到最小的音系单位,也是元音和辅音;汉语的音节有声、韵、调三个基本部分,韵,集中了声音的明亮和响度,调的高低起伏则造成了音乐般的旋律;而且音节中音素之间的过渡,声调的高扬转降,都是由一点滑向另一点,中间经过许多过渡音,形成充满乐感的流音。语音和乐音有着相同的构成成分:速度、音调、音质,又有着与乐音相似的停顿、节奏、语调(音高、音强、音长、升调、降调等)。这使语音产生了悦耳流畅的美感。虽然语音的旋律与节奏不如乐音那样完美,但它毕竟是有旋律和节奏的。说书、快板、朗诵的乐音美就是明证。普通讲话虽不是吟诗诵词等艺术活动,但也是十分讲究上口流利的。其次,人在口头表达中的乐音追求。可以从两个方面谈:一是方便,二是好听。方便,指口腔动作方便,发音费力小。语流中的各种音变现象,如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读,儿化、轻声等,都说明人在说话时总是趋向于减轻口舌负担,趋向于发音自然、轻盈、清楚、顺口。好听,即调动语音系统中的乐音特征,如充分发挥元音和声调的作用,利用汉语双音词和四音节成语在词汇中的优势,使声律协调,平仄交错,节奏鲜明,琅琅上口。不少成语都是出自口语的,很讲究声调的抑扬,如“低三下四”“一清二白”“吹灯拔蜡”等等,都是平仄交错,听起来有起有落,协调顺耳。儿化和叠音这些乐音成分,含有亲切、随意、轻松、活泼的意味,尤能增添说话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在日常谈话中,人们常用它们来描绘形象,渲染感情。此外,语音要素的不同特点还可以形成不同的乐音风格。如大陆的影视演员,说话音节饱满,字正腔圆,语调抑扬幅度较大,节奏分明,显示出刚劲明快的风格;港台演员发音时,声母力度较小,韵母中有较多的装饰音,语调变化单调,节奏不够明朗,形成一种轻软柔媚的风格。这种带有社会、地域性的说话风格的差别,说明了乐音追求的个体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