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与文字的断裂

作 者:

作者简介:
汪堂家博士 复旦大学副教授

原文出处:
探索与争鸣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呼喊多年的陈旧口号。当我们从文化传统的抽象继承和具体排斥状态中走出时,我们才猛然发现自己不得不面对文化的传承与文字的断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包括文化的现代化,而文化的现代化又离不开对我国文化传统的深入了解,因为文化传统是使我们的思想与生活得以生根的东西,是现代价值观念的活生生的源泉。另一方面,弘扬文化传统又不应成为演几场京戏或建几个寺庙,而应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深入细致的学术阐释,然而,我们都生活在用简体字描述的世界上,“四书五经”和其他典籍作为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的源泉如今反不被广大青少年所理解。事实上,我们早已成为“垮了的一代”——对现代人来说,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似有难以弥合的裂缝,这便是我所说的文字的断裂。

      中国文字的断裂主要表现为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距离不断被人为地扩大,其结果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丧失对古汉语的了解,甚至丧失了对繁体字的认知能力。不断出现的汉字简化方案以人为的方式而不是按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将中国语言文字的断裂肯定下来,并依靠行政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从而将这种断裂合理化。诚然,汉字简化方案不无合理的一面,因为其制定者的初衷本是为了方便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大众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书面汉语与汉语口语的严重分离,防止将前者变成官员及学者的专利品和私有物,因而也防止它像拉丁文一样走上衰微的道路。

      然而,汉语之所以没有像拉丁文那样变成死语言,不仅是因为它没有像拉丁文那样仅仅成为学者的语言,而且是因为它既有诗意语言的美感,又有生活语言的朴实,有对我们生活的难以抗拒的规范力,并始终维持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想像力。很多汉字简化方式是以牺牲汉字的美感为代价的,因为不少被简化后的汉字打破了结构的平衡,损害了偏旁部首之间的匀称与和谐,经常练习书法者一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平心而论,大规模地简化汉字并不能提高人的文化水准,相反常常降低人的文化品位,因为它在客观上造成了让高文化的人向低文化的人看齐,让低文化的人向无文化的人看齐。以第三批汉字简化方案为例,其中的不少简化字是从街头巷尾搜罗而来的,而这些字多半出自文盲之手。譬如,“菜”字在简化方案中被简化为“芽”,后者就不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将这些不规范的汉字列入简化方案,在客观上肯定了文盲随意造字的合理性,并且助长了不规范用字的风气,其结果是,不规范的东西反以规范的面目登堂入室,并且普及社会,深入人心,进入历史。这无异于使规范的东西让位于不规范的东西,它实质上是对文盲的鼓励和对规范用字的打击。今天的不规范用字几乎遍布生活的一切领域,其原因多半在此。当文盲们发现自己的不规范汉字居然进入了汉字改革方案,进入了报纸书刊而不是受到人们的耻笑时,其随意造字的热情也就愈加高涨了。

      海德格尔有言,“语言乃存在之家”。但这个存在之家并非空洞的外壳,而是思想的凭依和生活的内涵,因为它蕴藏我们祖祖辈辈的辛苦与智慧,潜存着生命的根基和热情。它不仅使我们得以栖身,给我们以安全与温暖,而且使我们感到自由自在。对这样的依归之处,每个人都有责任加以精心守护和保养。

      文字是历史的丰碑,汉字亦不例外。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审美趣味和思考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每一细微变化都足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剧变。相对于几千年的历史来说,汉字的变化速度十分缓慢,而在近几十年中,我们却以“大跃进”的方式让文字的变革走过了过去需要上千年的时间才能走完的路程。这种“大跃进”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未必是一种福音,这是因为:大量简化汉字造成了现代人与古典文化的隔膜。现代人与古人的沟通首先是通过文字进行的,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离不开文字的连续性,大量简化汉字破坏了这种连续性。从接受学的角度看,当一篇文章出现了1/5的生字时,读者就必须重新进行文字训练,而繁体字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几乎都是生字。现在,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对古书不感兴趣甚至表现出本能的厌恶,正是因为他们在辨认和书写繁体字方面缺乏应有的训练。同时我们的大、中、小学普遍漠视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使好几代人都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中国的老一辈学者多能使“四书五经”和其他一些中国经典烂熟于胸,至少能领会其中的基本精神,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培养中国人的精神气质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当我们将“四书五经”和其他学术经典视为无用而不予过问时,我们已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也就成了不伦不类的中国人。如今,中国社会虽有要求弘扬传统文化的呼声,但这种呼声非常微弱并且流于空洞的外在形式,以致发扬传统变成了唱几句京戏或象征性地开两次会议,对传统经典的学术诠释变成了五花八门的古书今译或只供消遣的漫画。以重构中国学术经典为内容的各种漫画大畅其道,在我看来恰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不幸,因为它反映了现代读者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而丧失了阅读和欣赏各种典籍的能力。照此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中国人只能到日本和韩国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遗风。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它的断裂必然造成文化的断裂。要防止这种断裂,文字的变革就必须是循序渐进和不露痕迹的自然进程,破坏这一进程是我们自绝于传统的第一步。大规模地简化汉字所造成的文字的断裂削弱了现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同时也削弱了现代人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气质得以生长的历史根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