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并阐述了一个观点:面向21世纪研究学科的发展是当前中国修辞学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接着,文章从21世纪修辞学与社会的结构、与其他学科的结构,以及自身内部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修辞学学科发展的三个趋势。最后,文章就修辞学发展发表了三点看法;修辞学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现代化”,而不是“科学化”;修辞的发展结构应从科学而不是从学科积累来构建;修辞学的当前发展应特别注重整合意识。 关键词 修辞学学科发展 学科目标 学科结构 一 现在,离21世纪还有6年时间,中国修辞学将如何发展?这是大家都在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此之际,我们特别要树立“学科发展”的观念。学科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学科建设的最高利益,推动学科进步是超乎所有学者个人观点、研究兴趣上的学术精神。探讨学科发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两个:一是研究历史现象,一是分析学科现状。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修辞学界出现了两股热潮:研究修辞学发展历程;评价修辞发展现状。这两股热潮的出现有学科建设上的内在的、必要的、积极的原因,因为那时修辞学经80年代初修辞学对象大讨论后又面临如何推动学科继续发展的问题;这两股热潮的出现也有修辞学工作者在选择学科发展之路上的正确性,因为总结经验和把握形势是确定下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它在主客观上都为今后学科发展提供了启示。 但就当前来讲,修辞学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研究学科发展,是开拓未来,而不再是历史总结、评价现状了。首先,学科的历史研究、现状评价与未来发展毕竟不是同一概念。学科的历史研究与现状分析可能与学科在今后的发展无关,那种纯粹的史实整理和客观的形势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学科任务,但不是最紧迫的任务。其次,在处理学科发展问题的实际活动中,我们必须面对学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者的关系。如果没有发展意识,历史总结和现状分析就容易变成只是给一个完结了的过去作“盖棺定论”;甚至演化为一种“你这样说、我那样说”的无谓情绪对抗。对于修辞学来说,要紧的不是在现状评价上分出谁是谁非,而是要考虑学科该如何发展。所以,有必要淡化没有发展意识的历史总结与现状评价,把“发展”问题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将“发展”问题作为修辞学学科建设的直接任务来抓,更是学科观念的一个转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迄今为止的中国现代思想、哲学、文学都带有浓厚的历史意识或历史色彩”,在现代中国,“许多文化讨论、思想论战和社会政治运动也往往是以历史为主题逐步展开或走向深入的。”①这就容易使我们在探讨学科发展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一旦探讨学科的未来发展,就将目光转向过去的历史;一旦碰上现实问题,也回过头去对历史作一番研究、阐释。浓重的历史意识和史学传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现代中国文化与科学的内在结构,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学科观念。人们常常相信:是过去决定了现在和未来。了解了过去,就懂得了现在,也就把握了未来。但实际上过去并不能说明和决定现在和未来。某种做法在过去某个时候促进了学科发展,在现在或将来就不一定会促进学科的发展。对于学科的发展来说,过去虽然会影响现在,但不决定现在,决定现在的是未来。未来的目标对学科的现在具有引导作用。如果说历史是现在的一面镜子,那么未来就是现在的灯塔。所以,我们在注重过去和现在的同时,更应该自觉地面向修辞学的未来,即使研究过去的学科历史、分析当前的学科现状,也要以学科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要分析预测修辞学在21世纪所处的学科结构和发展环境,从而把握修辞学在学科方向、学科任务、学科目标、课题选择、学术队伍等方面的演变趋势。总之,学科发展应确立的一个新观念是:“面向未来!” 二 中国修辞学在21世纪将会处于什么学科结构,中国修辞学在这种结构中将会出现何种发展趋势,目前还难以详细勾勒。下面只是大致作些预测,以就教大方。 一、修辞学将在社会与科学的互动结构中实现修辞学研究与语言实践的双重转化 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一直是科学结构的一个基本方面。但在以前,科学与社会常常呈现出一定的分离性,科学研究常常表现为一种个人的学术旨趣。在现代社会,社会实践愈来愈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活动亦愈来愈深入地介入社会实践。社会的科学化和科学的社会化使科学与社会形成一个互动结构。科学研究日益成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其研究目的不只是创造知识,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日益发展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在下一个世纪,这一特征将在科学与社会的结构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科学界历来有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中国修辞学更是一直对汉语修辞实践投注关切的目光。在今后的学科发展进程中,修辞学将更加自觉而深刻地实现实践问题与科研课题的双重转化;一方面,汉语修辞的实践问题与要求将在修辞学研究中转化为学者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修辞研究的结论与成果又将在汉语修辞实践中得到检验与运用,成为实践的指南。学科研究再也不是一种个人学术旨趣的行为,而是对社会需要的一种回应。“我们学科要为社会提供某种成果”的观念将转变为“社会要我们学科提供某种成果”,修辞研究将由“我要研究这个课题”转变为“要我研究这个课题”了。 这种双重转化的要求必然导致修辞学工作者增强关注和参与语言实践的现实感,同时也将促进修辞学学科的发展。当然,要提高修辞研究的现实感并非易事。我们担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会损害修辞研究的学术价值。应该说这种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修辞学研究中确实存在一味强调实用,导致学术品位下降的现象。但这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学术性是靠抛弃现实感来达到的。马克思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一门学科的发展状况、一个理论的进步意义,就在于是否满足了社会实践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方向、理论的研究价值和它的现实意义应该是一致的。只有语言实践的实际需要反映到修辞研究的学科意识中,并转化为修辞研究的学科任务时,修辞学的进一步繁荣与更大发展才有可能。 二、修辞学将在学科的外部结构中伸出新的发展触角 现代社会中,由实践问题转化而来的研究课题庞大而复杂,需要多门学科高度协同。现代科学已出现整体化、综合化的趋势,基础学科和分支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新兴学科等一起构成了巨大的学科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在21世纪的学科群体中占据相当的空间,并发挥日益增长的作用。在这种学科结构网络中,学科发展的速度将明显加快;学科交叉综合的程度将大大提高;学科交叉的类型、方法和内容将日趋多样而复杂,科学的发展不再是各门学科的自我设计与自我运行,而必然会在各门学科的总体格局中,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相互影响下,协同地走上有目的的自觉的发展之路。修辞学的学科发展也将越来越受到这种学科外部结构的影响。修辞学将与语法学、词汇学、语文学、语用学、乃至与文章学、辞章学、语体学、风格学等组成各种大科学的结构体,甚至与文化研究、计算机技术互相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修辞学将延伸出许多新的发展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