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的汉语,单音词一统语言的天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复音词应需而生,补偿了单音词在语言交际中显露的不足,且在与单音词同伴而行的旅程中,于数量和使用的频率方面渐成壮大之势。对汉语复音词结构特征及其成因的揭示,必将给汉语史及中国文化的研究带来极大裨益。本文拟对汉语复音词的结构样态予以历时考察,以观其发展轨迹;进行共时比较,而察其结构特征;进而对其成因试作探讨。 一、汉语复音词的结构特征 在传世的上古文献语言材料中,《诗经》呈现出“因声关联”复音词丰富的特点(对此已另有专文讨论)。但由于《诗经》已非复音词萌芽阶段的作品,所以也具有比较可观的据义联结的复音词。(按:或称语法构词,亦即非因声关联的单纯复音词。)据有人统计,《诗经》复音词中动宾式13个,附加式27个,联合式便约有200个,至于偏正式则数量最多,竟约有400个,但因绝大多数是名词,所以在使用或适应的范围上却远不及联合式复音词①。 《墨子》一书所用复音词为190个,以双音节占优势。从结构看,单纯复音词仅8个,而182个复合词中,联合式便有102个之多,占56%②。 《吕氏春秋》共有复音词2017个,双音节有1730个,三音及三音以上者,只有287个,且主要是人名(包括封号、谥号)。从结构类型言,单纯复音词为78个,仅占复音词总数的4.1%;复合词中,则以联合式占优势,总数为438个,其次是偏正式,为408个③。 上述统计表明,先秦汉语复音词有如下特征:音节形式上主要呈双音节,结构方式上主要是复合法;而在复合法中,又主要是联合式与偏正式两类④。史存直说:先秦汉语里,“支配式和表述式虽然有,但不多;至于补充式则尚未产生。”⑤这是符合汉语实际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语复音词虽然增加了一些新的构词方式,如汉代即出现有补充式⑥,但终究未能动摇复音词结构的主宰者的地位,相反,联合、偏正二式,特别是联合式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强化和巩固。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较能真实地反映六朝时代的汉语面貌。对该书复音词调查的结果表明,联合式构词占有复音词总数的46.4%,偏正式占36%,其余遗存的单纯复音词(包括固声关联的遗存形式)、新生的音译借词和其他附加、表述、支配、补充各式,总计亦不过17.6%⑦。“六朝”以后,“‘联合式’和‘偏正式’在隋、唐、宋时期,乃至以后,一直都是主要的造词方式。”⑧ 《现代汉语词典》所收“A”音起首的复音词(语)共309个,其中有四字成语21个,三音节及三音以上的多音词61个(其中专有名词、音译或音译加类名计37个),除此而外,全为双音词,计227个,占复音词总数的70.2%。从构词方式看,227个双音词,偏正式为83个,联合式有81个,支配式25个,附加式18个,音译词和摹声词13个,单纯词7个,补充式1个。由此观之,显见联合、偏正占绝对优势。 北京语言学院所编《简明汉英词典》(91年6月版)以“C”字母起首者,收有汉语复音词(语)937个,(不包括“从……出发”、“除了……之外”等。)双音词共785个,占总数的83.8%,另有成语(主要是四字成语。“吃一堑,长一智”之类极少。)84条,多音词68个。 就785个双音词而论,构词方式分布如下: 联合式 317占40.6% 偏正式 278 35.4% 支配式 118 15% 补充式 243% 附加式 222.8% 单纯式 192.3% 表述式 7 0.9% 很显然,亦是联合式与偏正式居主。 与汉语785个双音词相对应的英语表达形式则多见有词组,如: 插图:illustration in a book. 插秧:transplant rice shoots. 也有少量的单音词形式,如: 嘲弄:mock. 潮湿:damp. 同时,也有大量的复音词存在。然而,在结构特征上却与汉语有明显不同。 英语以复音词资格同汉语双音词相对应的,粗略统计,有313个⑨。从构词方式来看,英语的313个复音词可分为单纯与合成二类。合成词中则以附加法居主导地位,计有159词,如:prejudice(成见),rebuild(重建),extraordinary(出奇),frequently(常常),convention(常规),achievement(成绩),composition(成分)。可复合法构成的复音词在英语中则相对较少,只有42例,如:firewood(柴火),output(产量),banknoto(钞票),hearsay(传闻),overspend(超支),over-age(超龄),tea-leaf(茶叶)。在复合词中,几乎不见有并列联合的结构,如果要说有的话,大约只有hearsay(传闻)大致可算。 视上所述,自先秦文献语言以迄现代汉语,复音词一贯是双音词占优势,联合式居主导,即语音形式上具有骈偶性质,结构组合上则表现有比连事类,会合语义的特征,此即有如汉许慎言文字结构所说的“比类合谊,以见指
”的“会意”结构。因此,可以说,汉语复音词最典型的特征便是“骈音会意”。 二、“骈音会意”的语言内部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