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的语辞说

——兼谈汉语虚词研究的奠基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汉语虚词研究,源远流长。如《公羊传》《谷梁传》解说“春秋书法”已表现出对虚词用法的说明①,宋代开始,“虚字”术语广为使用②。两汉到唐以前的典籍中也广泛的涉及到虚词问题,有相当丰富的虚词解释材料。这一阶段的虚词研究,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广泛使用同训方式注释虚词含义,如“印,我也”“咸,皆也”“矧,况也”“斯须犹须臾也”③;不过这种释义方式跟实词注释无异。二是出现术语性的名称。如西汉毛亨《诗经诂训传》首创“叹辞”“辞”,前者相当我们今天说的叹词,后者相当我们今天说的语气助词。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辞”也写作“词”,郑玄《礼记注》“辞”也写作“语助”(或“语之助”“声之助”)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出现“助词”“语词”⑤名称。三是南朝梁人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按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提出有“发端”“札句”“送末”之别,这是汉语虚词的最早分类。不过,尽管《文心雕龙》这种文论著作中也谈到虚词类别,但虚词解说材料主要是蕴存在两汉魏晋包括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在内的传注书中。

      孔颖达《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即所谓“五经正义”是传注书在唐代的发展,也是所谓“疏”书(“传注”又名“注疏”)的代表。“疏”的特点是,即解释原著,又解释前人对该书的注释,这样就必然继承前人的释义成果并在前人释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五经正义”中有极其丰富的虚词解说材料,可明显的看出,既是对前人的继承,又有开拓性也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发展。

      一、提出“语辞”名称,确定虚词范围

      “五经正义”中除“叹辞”外,也沿用前代传注书中的“辞”语助”名称,后者也写作“助语”“助句语”“助句辞”等;不过更多的是称作“语辞”(引例据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两卷本,注明页数)。

      (1)《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郑注:思,皆声之助。正义:思,辞也。〕《礼记·中庸》1628上

      (2)其虚其邪,既亟只且。〔正义⑥:只且,语助也。〕《诗经·邶风·北风》310中

      (3)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椒聊且,远条且。〔聊、且:皆助语也。⑦〕《诗经·唐风·椒聊》362-363

      (4)虽微晋而已,天下其孰能当之?〔而已是助句语也。〕《礼记·檀弓下》1315下

      (5)……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之是助句辞也。〕《礼记·乐记》

      (6)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此鸟名鸒,而云“斯”者,语辞;犹“蓼彼萧斯”“菀彼柳思”。〕《诗经·小雅·小弁》452中

      (7)兆云询多,职竞作罗。〔集解:兆,卜;询,谋也;职,主也。言既卜且谋多……正义:杜云“兆,卜;询,谋也”“既卜且谋多”,如杜此言,则“云”是语辞。〕《左传·襄公八年》1939中下

      (8)丧不剥奠也与!祭肉也与!〔与是语辞。〕《礼记·檀弓上》1293上

      孔颖达确立的“语辞”术语,名称小异于前代的“辞”“词”“语助”。但是所指范围大大扩大,远不限于仅指语气助词。“五经正义”中多处出现的“语辞”,所指相当广,已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文言虚词范围。具体列例来看⑧:

      助词

      (1)师与,有无名乎:〔与是语辞。〕《礼记·檀弓下》1305上中

      (2)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其是语辞。〕《诗经·小雅·庭燎》432上中

      (3)无妄之灾,何之矣?〔上“之”是语辞,下“之”是适也。〕《周易·无妄·彖》39下

      (4)南宫绦之妻之姑之丧,夫之诲之曰……〔南宫绦之妻之姑之丧者,“之”并是语辞也。〕《礼记·檀弓上》1278中

      (5)厥孚交如,威如,吉。〔如,语辞也。〕《周易·大有·六五》30下

      (6)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郑笺:成王……于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正义:二“斯”皆为语助。〕《诗经·小雅·甫田》475-476

      (1)(2)为语气助词,(3)(4)为结构助词,(5)(6)为构词形式。

      代词

      (1)彼其之子,不称其服。〔其是语辞。〕《礼记·表记》1640中下

      (2)三岁不兴,安行也?〔王注:安,辞也。正义:安,语辞也,犹言何也。〕《周易·同人·象》29-30

      (3)何天之衢?亨。〔王注:何,辞也;犹云何畜,乃天之衢亨也。正义:“何”谓语辞,犹云何畜也,……〕《周易·大畜·上九》40下

      (4)诞我祀如何?〔郑笺:大矣,我后稷之祀天如何乎?正义:如何乎者问人之辞。〕《诗经·大雅·生民》531中下

      副词

      (1)吾身泯焉,弗良及也。〔良是语辞。史传多云“良所未悟”“良有以也”,是古今共有此语也。〕《左传·昭公十八年》2085下

      (2)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毛传:戚戚,内相亲也。正义:相者,两相之辞。〕《诗经·大雅·行苇》534上中

      (3)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壹者,决定之辞也。〕《礼记·檀弓下》1313中

      (4)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盖”者,谦为疑辞,不即指正也。〕《礼记·礼运》1413-1414

      介词

      (1)于以采蘩,于沼于沚。〔毛传:于,於;沼,池;沚,渚也。郑笺:“于以”犹言“往以”也。正义:夫人往何处采此蘩菜乎?於沼池,於沚渚之旁采之也。……经有三“于”,“传”训为“於”,不辨上下;“笺”明下二“于”为“於”,上“于”为“往”,故叠经“以”训之。〕《诗经·召南·采蘩》284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