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与挑战:中国人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文字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光成 云南社科院民族文学所

原文出处:
云南学术探索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是个有数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家,近代以来,当世界工业文明的浪潮向中国社会猛烈冲击的同时,汉语言文字在如何适应其社会变革的问题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汉语言文字到底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是利还是弊?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母语?是优还是劣?本文拟通过回顾近几十年来汉语言文字发展和变革的道路,揭示其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一、汉语言文字的优与劣: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汉语是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的使用语言,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①它是世界上仍使用着的最古老的文字。中国现有12亿人口,其中汉族占了93%以上,不仅汉族讲汉语使用汉字,国内少数民族中也有大量的人使用汉语汉字,再加上港、台地区和海外华侨、华裔,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人数几乎占了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汉语无疑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这种古老而使用广泛的文字到底优劣如何?这是中国近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明显地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意见。持汉字落后论的人认为:汉字是一种有极大缺陷的符号系统,它对人的大脑来说是一种很不合理、难学难用的语文工具;它字数太多,字无定序,其表音能力较差,比起拼音文字明显落后许多,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适应;有人甚至把过去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罪于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喊出了“汉字不废,中国必亡”之类的口号。这种意见在八十年代以前几乎一直占了上风,当时就连国家最高层领导人士,如毛泽东、周恩来等都认为:汉字太繁难,不易普及,拼音文字则比较简便,从长远看,汉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而持汉字优越论的人则认为:汉语言文字的科学性很高,最符合语言明确而简短的发展规律。他们针对那种认为汉语的缺点是单音节语,有声调变化表意,没有人、位、时、数等变化,和方块字结构复杂,难学难用等观点进行批驳,认为汉语单音孤立,有声调,构词力强,没有印欧语那样的复杂变化,不是落后的,而是摆脱了噜嗦、呆板、牵连的先进语言。有声调变化,是分别语义而不多增加音节的手法;单音词活力大,以单音词构造无数的合成词,不仅使汉语简短,而且词汇有可解性,容易掌握;汉字的方块形,集形音义于一个平面里,贮存的信息多,易阅值极高。他们还以各种试验结果来证明,对汉语的学习、书写、阅读并不比学拼音文字难。联合国五种正式文件,相比之下总是中文本最薄最短,说明汉语比其他语言精炼。他们指出,那种把过去中国落后、饱受欺凌,文盲众多的原因归罪于汉语言文字落后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汉语不但不落后,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之一。②这种意见直到八十年代以来才有申辩表达的机会,并逐渐为多数人认同。

      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现在依然存在,各不相让。只是到了最近,汉语落后论的调子没有过去叫的那么响了,不再鼓吹要马上废除汉字,完全推行拼音文字了,连国家的最权威的机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也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两种持论者也一致认为汉语言文字自身并非完美无缺,也有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挑战,在机械化时代遇到了难以机械化,在信息化时代又遇到难于信息化的问题,汉语有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文字之长,弥补自己之短,使之更为规范、简洁,易学易用。实际上,近几十年来中国所推行的语言政策和文字政策措施就是走了这样一条双方都能接受认可的道路。

      二、汉语言文字改革的重要举措。

      汉语言文字改革的要求至迟在上个世纪末就明确提出来了,并有不少有识之士开始了行动。如从清末的“切音字运动”到制定并推广法定的“注音字母”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大规模的有政府行为参与的汉语文改革运动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1、规范和简化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不少人已倡导过汉字的简化,但并没有使简化字取得合法地位。五十年代以后,由于中国领导人的积极倡导,主张在汉字实行拼音化之前,适当地整理和简化现在的汉字,使它尽可能减少在数字、阅读、书写和使用上的困难。于是,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分期分批地对现行汉字进行规范和简化。先后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汉字简化方案》(1956年),编印了《简化字总表》(1964),颁发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从字量、字音和字形三个方面对汉字进行规范。这些工作取得的成就不少,但也有失误之处。如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由于事先估计不足,发表后各方面意见很大,国家不得不决定停止试用,后又宣布废止。曾一度引起了汉字使用的混乱。

      2、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成立“拼音方案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参考了古今中外各种不同的方案和文字,反复研究、磋商,最后就26个拉丁字母范围拟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并采取慎重的方式,于1958年2月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25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方案确实在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为汉字注音,帮助人们学汉字。汉字的缺点之一是见字读不出音来,给它注音就是为了弥补此缺陷。(2)拼写普通话,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3)作为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中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大多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与《汉语拼音方案》相同的拉丁字母,为少数民族语言设计文字方案,有利于各民族科学、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至今已为十多个民族创制和改进了文字方案。(4)音译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议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从此我国的对外文件、书刊、广播和新闻报道有了取代原威妥玛式拼写法的统一音译标准。(5)编制序列索引。用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来编字典、索引、书目、卡片和档案资料等,比按汉字的部首、笔画编排既简便又科学,易于查找。(6)用于现代化的信息工具。采用汉语拼音来拍电报、进行电子计算机的汉语输入都已获得成功,并正在开拓更广阔的科学应用途径,如机器翻译、中文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