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同语与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嘉应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方言是一个历史范畴。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原始人群发展为氏族,产生了氏族共同语,开始出现方言。大约4000多年前,无阶级的氏族公社发展为有阶级的部落和部落联盟,于是出现了部落共同语。秦灭六国,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部落共同语发展为部族共同语。秦汉以后直至隋唐宋,部族共同语日益巩固和发展。约14世纪,汉民族共同语开始形成。方言从出现之日起便逐步削弱,最终以至消灭。

      【关键词】全民共同语 方言 发展 形成

      方言是全民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它只通行于本地区的范围内,超出本方言区,它就让位于全民共同语,服从于全民共同语。不同地区人民的交际工具只能是使用全民共同语,全民共同语是占统治地位的,而方言则是从属于全民共同语的。

      当然,方言有它自己的语法构造、词汇系统和语音系统,但方言的本质不取决于语法、词汇、语音的特点,而取决于它与全民共同语的关系。方言与语言的本质区别特征就在于此。德国境内,高德语与低德语之间尽管差异很大,彼此间的交际存在严重的困难,可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只是方言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这是因为高德语、低德语共同服从于统一的德意志全民共同语,所以它们是两种方言而不是两种语言。而前苏联境内的哈萨克人和吉尔吉兹人之间的语言交际却是比较容易了解的,但是哈萨克语和吉尔吉兹语却是两种不同的民族语言,而不是两种不同的方言。因为这两种语言并不从属于两者共同的“全民共同语”①。

      语法、词汇、语音的特征,却是一种语言内部划分不同方言的依据,虽然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汉语内部方言的划分,诸如北方话、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话、湘语、赣语等的划分,就是根据语法、词汇、语音等特征而划分的。至于方言内部进一步划分次方言和土语的时候,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得多。例如,过去按习惯把闽语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两大支系,可是经过近二十年多年来的调查和深入研究,许多闽语研究者认为,闽语至少可以分为闽南、闽北、闽东、闽中和莆仙话等几个支系。其根据当然主要还是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特征。然而,光靠这点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认为,除了语言特征之外,还需要考虑该地区人民的历史、地理状况、语感习惯、语言发展的沿革,尤其该地区相对独立于另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该地区的“方言共同语”,例如客家话分为粤东客家话和闽西客家话,一个以梅县话为代表,一个以长汀话为代表。

      方言,是相对于全民共同语而言的,它是历史的产物,是属于历史范畴的。

      在远古时代,即在原始人群时代(即在原始氏族公社以前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生活在零散而孤立的群落中。在这个时代,甚至连原始公社前期,群落的人口十分稀少,彼此分散居住在广大的土地上,群落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是十分薄弱的。因此几乎可以说,有多少个群落(人群或集体)就有多少种语言。这个时期恐怕只有各群落之间的语言差别,而不可能有全民语与方言的差别,这个历史时期并无方言的存在。

      当原始人群进入到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各个人群结成联盟,并融合为新的共同体的情况下--即组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集团的时候,这时候,以某一人群的语言为基础,发展为氏族的共同语,而其它被融合的人群的语言,则从属于氏族共同语成为方言。所以,方言与全民语的对立是氏族公社以后的历史时期才发生的。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最早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的甲骨文②。可是根据史料和传说,中国历史,从夏禹时代起,中国社会已经开始从无阶级的氏族公社转入有阶级的奴隶制社会了。因此,关于原始人群及早期氏族公社的情况,我们只能从先秦的史籍中以及考古发掘出来的资料中窥见一些端倪。

      云南“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猿人过渡到原始人的初期。陕西“蓝田人”(距今约八十万年)和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中国猿人”(即“北京人”,距今约六十万年)大约就是原始人群了。这些人群处于旧石器时代的初期。“河套人”是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是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从上述发掘发现的原始人群的遗迹和化石可知,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这些原始人群居住是很分散的,很少发生交往和联系。因此一个原始人群就只操一种语言。

      “山顶洞人”大约距今十万至一万七千年,从这个时候起,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原始氏族公社。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教人筑巢穴居;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使用火种烤制食物和取暖。有巢氏、燧人氏可能就是原始氏族公社的代表人物或首领。无疑地,在这历史阶段中,原始人群集合为氏族,氏族共同语和氏族内部各原始人群的方言才历史地产生了,也只有在这一历史时期,全民语(氏族共同语)和方言(原各原始人群的语言)的对立才出现。

      在“山顶洞人”之后,相继是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氏族公社村落的遗址--半坡文化,距今约六、七千年,代表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文化③。浙江余姚河姆渡的河姆渡氏族遗址--河姆渡文化,代表长江流域的氏族公社的文化。古代传说中伏羲氏(或作庖羲氏)教人结网渔猎,饲养家畜;神农氏教人制作耒耜,种植庄稼。这反映了氏族公社已经进入了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时代,生产力较以前发达了。《吕氏春秋·博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④”这就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生动写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