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0.1 语义问题受到描写语言学冷落了近半个世纪,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才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这当然应首先归功于乔姆斯基Chomsky,N.。无论乔氏本人的初衷如何,但事实确乎是由于他所发动的那场语言学“革命”,才触发了人们对语义问题的重视,从而吸引了相当的力量对其进行研究。今天,任何一部有价值的语言学著作,都不能不拿出一定的篇幅讨论语义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对“意义”的研究,正在形成一种“大会战”的形势,“参战的部队”不仅有语言学家,还有哲学家、心理学家、数理逻辑学家、人类学家及计算机科学家。有份量的语义学专著不断地问世。从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来看,有语言学的语义学(Linguistic Semantics)、逻辑学的语义学(Logical Semantics)、哲学的语义学(Philosophical Semantics)和普通语义学(General Semantics)。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的语义学,随着当代语义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语义理论模式也相继构组起来。 0.2 面对着这形形色色的语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先冷静、认真地进行整理、消化,然后结合语言实际,尤其是汉语实际,来建立我们自己的语义理论模式。本文是在研读国内外语义学著作时的所感所悟,现整理出来,以作为引玉之砖。下面集中讨论三个问题:(1)意义与语义,(2)语义的系统性,(3)语义分析的微观单位。 §1 意义与语义 1.1 何谓意义(What the meaning of meaning),这是个传统的老话题,奥格登(Ogden,C.K.)和理查兹(Richards,I.A.)1923年的那部著名的著作中,曾介绍了22种定义。Ogden和Richards在评述这些定义时,认为之所以存在如此众多的纷纭之说,是因为人们对定义的基本概念存在着不一致的看法。他们相信总有一天,生物学的进展以及对记忆和遗传所作的心理学研究会使人们对一般符号的“概念”不再有疑问。他们以极其乐观的心情确认:人们总会有朝一日找到更有成效的解释方法。事隔十年后,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头面人物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L.)在其《语言论》(1933年)中,却悲观地断言:只有当某个言语形式的意义在我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范围内,也就是说只有当人类的知识远远超过目前的状况,我们才能准确地确定它的意义。Bloomfield的这一悲观性结论,成为语义研究的一片浓重的阴云,一直笼罩着美国语言学界长达近30年之久。 1.2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语言学界逐渐意识到只研究语言形式而忽视意义的局面,已成为语言科学发展的严重障碍。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机器翻译、信息自动处理、通讯自动化等人工智能学科地出现,召唤着、或者说推动着人们不能不对语义投放足够的注意力。因而,语言研究的重心,逐步由句法向语义转移。截止到八十年代末,除了传统语义学派外,可以称得上体系的语义派别就有结构语义学(Structural Semantics)、解释语义学(Interpretive Semantics)、生成语义学(Generative Semantics)、菲尔摩的(Fillmore C.J.)的语义理论及切夫(Chafe,W.L.)的语义理论。这些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力图对意义作出回答。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不一一进行评述。 1.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意义”出现的频率极高,到底什么是“意义”,确实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经常听说某个词的意义,某个短语的意义或某个句子的意义,从更大的单位说某段话语的意义,或某部作品的意义。可见,“意义”总是和语言连接在一起。但是,我们决不能由此推出“意义”就是指语言单位所表达的意义这样的结论。因为人们在没有表达前,“意义”早已潜存在大脑之中。人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是潜存在大脑里的意义的一部分。有时,甚至会出现表达意义与潜存意义的矛盾现象,即所谓语不达意。可以肯定地说,人们所表达的意义永远是小于大脑中潜存的“意义”。那么人类大脑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经验的总和。这种“认识经验的总和”,有经验部分,也有遗传部分。有些意念是人类天生就有的,如人脑对于客观外界的颜色、味道、温度以及音响等的反应,都是生下来就有的。而经验部分则是人们后天学习得到的。如有的人具有开飞机的经验,有的人有种花养鱼的经验。这些后天经验与先天部分汇在一起,组成了人类“认识经验的总和”潜存于大脑这个“意义”的总库里。这种“意义”的总库,从本质上讲是全人类所共同的,凡是够上“人”资格的都具有这种“认识经验的总和”潜存在他的大脑里。所不同的只是量的差别。这种量上的差别主要是由后天经验部分决定的。所以人们对具体事物的“意义”的反应(认识上),始终是和潜在于大脑中的“意义”总库的已知进行对号。正因为这样,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所作出的反应是不同的。而语言单位的意义,也就是语义,是人类大脑中的“认识经验”代码化的表述。具体地说,在同一个语言社群单位里,在一定的情况下,说者大脑中的信息(也就是认识经验的一部分),在中枢神经的指挥下,经发音器官传出后,为听者所接受。这种为说者和听者所共同理解的信息就叫做语言符号的意义。可见,人的大脑中的潜存“意义”,经过表达出来后才是语义。潜存“意义”从总体上讲永远大于语义。潜存“意义”是由客观世界、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决定的。而语义则是由人的大脑中的潜存“意义”决定的。语义是通过潜存“意义”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语义总是附着在一定的代码上,离开具体物质代码的语义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