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被王懿荣发现认定后,至今已经95年了。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安阳市旅游局共同发起,安阳市旅游局、市文化广播事业管理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家主办,安阳市殷墟博物苑、市博物馆、市书法协会、市殷商文化研究所、市甲骨文摹刻研究所承办的“’94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于94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古都安阳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出席大会的著名学者有胡厚宣、李民、王宇信、杨升南、朱启新、李绍连、杨锡璋、刘一曼、安金槐、郝本性、李圃、江伊莉(美)、郑麒来(美)、成家澈郎(日)、丁一(韩)、安东尼奥(意)等。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5篇。 本次纪念会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术讨论,下面分别概述。 一、甲骨文与殷商史方面:常耀华在其《子组卜辞的研究及其材料》一文中,把甲骨文中的子组卜辞以194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研究时期,并以字体为分类的基本标准对子组卜辞的概念、范畴重新给予了界定,同时还将全部材料编成来源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子组卜辞提供了便利条件。范毓周的《甲骨文所见商代彗星记事考辨》以自己在甲骨文里发现的有关彗星记事的卜辞为据,论证其为商代比较可信的彗星记事刻辞,并认为这些刻辞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彗星记录,比古代巴比伦碑版彗星记录约早5-6个世纪。孟祥鲁的《甲骨刻辞有韵文说》以及杜爱英的《补证》同样认为甲骨刻辞颇多韵文作品,《合》14295片甲骨刻辞就是殷王于元日元辰举行祈祷盛典的记实。作者还据此深入研究,得出许多新的结论。此外文章还涉及了汉字形成、陶器刻文有韵文说等诸多问题。杨锡璋、刘一曼的《八十年代以来殷墟发现的主要收获》一文,针对近十几年殷墟考古发掘成果多而报告较少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对殷墟的面积、范围和全局的再认识;宫殿区防卫濠的勘探;小屯东北宫殿遗址的发掘;西北冈、后冈大墓的发掘;花园庄东地甲骨坊的发现;郭家庄M160号墓的发掘以及新发现的车马坑等成果,为了解和研究殷墟提供了重要资料。杨升南的《开辟中国学术新纪元的重大发现》一文认为,甲骨文的发现,开辟了中国古文明研究的新时代,大大推动了中国古史和古文化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确定了商朝历史是我国的信史,推动了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研究;促进了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对古文献的整理,增加了古文献的可信度;推动了古文字学的发展;推动了甲骨书法艺术的发展。郭胜强的《董作宾先生对甲骨学的贡献》一文,对甲骨学大师董作宾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1928年董的安阳调查,对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开展殷墟科学发掘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多次主持和参加殷墟发掘,获得了不少甲骨精华,首创十项标准,建立五期说,开始了甲骨文研究的新时代,文章对董作宾在甲骨文例、缀合复原、辨伪、商代历法等问题上的贡献也作了全面介绍。 二、甲骨文书法艺术方面:日本的成家澈郎的《殷代书法艺术家》认为,殷墟甲骨文书体书风一直没有变化。刻手即整治甲骨的工人,一般不识字,他们对文字没有全面理解,分别属于自己的占卜机关。现在所见到的几种书体书风有很大差异的甲骨文都是刻手由自己的美学感觉和契刻技术而创造出来的,他们追求的是线条美和形式美,而非文字美。王爱平的《甲骨文书法艺术视觉美学初探》从视学艺术的角度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对甲骨文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点与线乃情感的符号,面与形乃作品构成的因素。强调了由点线组成的面以及每个甲骨文字的形在作品中的视觉效果。阎世勋在《甲骨文书法美初探》中认为殷墟甲骨文以较强的象形性、结构搭配的灵活性、体势多变、率意天成而美不胜收;甲骨文的线条简约瘦硬、刚健犀利、刀笔古朴自然,给人以美感;甲骨文的章法布局以多样性的统一浑然成章,使人回味无穷。焦智勤的《殷墟朱书墨书文字》一文认为殷商先民在记录语言的同时,书法艺术的审美功能在有意与无意中形成了。殷墟朱书墨书大字,是以实用为基础的,笔法尚未成为主要的审美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及实践活动的丰富,毛笔书写的笔法渐渐丰富。殷墟文字的墨迹已经树立了书法从形成技巧到艺术风格的基本规范。任秉在《变化多端的甲骨文》中指出,甲骨文的笔划不是易圆为直,字形长宽比较接近黄金分割律,中轴线的摆动每三个两个字一变,行款变化多端。 三、甲骨文摹刻方面:夏庆文在《甲骨文断代求是草》中对自己长期契刻甲骨卜辞所积累的经验与体会进行了总结,认为出自甲骨文中同一贞卜契刻的甲骨,契刻风格和刀法各不相同,并可分析出每片契刻的先后。作者举出《甲骨文合集》中的6061、6060、6057、10405、10406为例,通过摹刻,分析每片的字体和线条布局,最后得出了它们的契刻顺序。郭清萍的《甲骨文摹刻漫谈》对甲骨文摹刻历史进行了回顾,认为摹刻对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旅游纪念品和拓宽书法艺术领域都有意义。 大会还在殷墟博物苑举办了甲骨文书法摹刻艺术作品国际大展。未能与会的美国的周鸿翔教授、法国的陈邦仕先生、台湾的罗永华先生也寄来了自己的书法作品。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庆祝胡厚宣教授参加殷墟发掘60周年座谈会。胡先生193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在殷墟的科学发掘活动,先后参加了第10次和第11次殷墟科学发掘,主持发掘了著名的1004号大墓,参加了第1-9次殷墟发掘的甲骨文整理工作。60年来,胡先生致力于甲骨文的收集著录和研究,出版了《殷墟甲骨文甲编释文》、《甲骨学商史论丛》、《战后宁沪所获甲骨集》、《战后京津所获甲骨集》、《殷墟发掘》、《甲骨续存》、《甲骨文合集》、《苏德美日所见甲骨集》等专著和论文160余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硕果累累,著作等身,并培养了一大批甲骨学和殷商文化研究方面的人才,成为海内外著名的考古学家、甲骨学家和历史学家。与会全体代表对胡先生60年来所做的贡献表示敬仰和钦佩,并共祝先生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