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是对笔者《苏州方言语音研究》这一课题的重点介绍。全文分五个部分:一、记调法,介绍我们记录苏州话声调的独特方法及用此方法记录的苏州话声调;二、连调规律,讨论连读调的规律;三、声调判别式,这是本课题的重心,提出通过声调判别式解决因连调使单字调含混不清的问题;四、关于书面字音,即书面字音的处理法;五、字音举例,选载用上述方法记录的部分苏州话单字音。 苏州方言是汉语方言中研究得最早的一种。长期以来,被看作吴语的代表。近百年来,出现了许多记录和讨论苏州话的著作,他们在整个汉语方言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苏州话有很多特点,特别在声调方面。苏州话的连读变调十分复杂,并且使单字调跟连调出现很大差别,使得单字音的记录发生困难。在连调的影响下,许多单字的声调跟中古来历或其他方言的对应不合规律,或者根本读不出单字调。以往的著作用传统方法记录苏州字音,很多字的声调其实是从北京话或中古音推出来的,并非口语的实际读音。笔者对此曾作长期思考,试图探索一个满意的方法。 1983年,笔者在《苏州方言两字组的连调格式》(《方言》第4期)中讨论了苏州话的连读变调规律,确定了我们对苏州话连读变调的基本认识;1986年,与人合作,以五蠹的笔名发表《关于连读变调的再认识》(《语言研究》第1期),总结苏州、上海等北部吴语连读变调的规律,提出语音词的概念;1987年,再发表《苏州音系再分析》(《语言研究》第1期),在上文的基础上,对苏州话的声韵调系统提出新的处理,其中重点是声调。1992年,笔者的《苏州方言语音研究》被批准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在这课题中,我们进一步改进了声韵调系统的归纳方法。特别对声调的处理提出了新的方法。本文将对这个课题的主要内容作一些介绍,希望及时得到同行专家的批评。本课题的最后成果是专著,不久即可问世。 本文的论述是在上述三篇拙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凡跟他们相同的内容,一般不赘述;凡跟他们不一致的内容,则以本文为准。 一 记调法 苏州话的声调系统是复杂的。同一个字的声调在不同的位置差别很大,以致许多不大单说的字,一般人已说不清它的单字调。陆基因此说出了“其馀平上去三声在苏州人嘴里是不大分别格”的话,这确实反映了苏州声调的实际情况。 但是,进一步推究,我们发现,如果把每个连调单位的声调都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的话,他们的调形跟单字调有令人惊讶的相似之处,从类型上完全可以分别归入七个单字调,这就一下子使纷乱繁杂、难读难记的变调现象得到了澄清。 说相似,并非完全一致。首先是声调长度不同。其次,一个字组(即连调单位)中如有清声母(起首的除外),整个字组的声调曲线就是断开的。①如有带喉塞尾的入声字(末字除外),声调曲线也会断开。入声字起头的字组,入声字的声调更显得是附加在其他字声调之前的。如“十几”,声调251,51来自上声字“几”的单字调51,2像是附加在51前的,中间略有断开。第三,在调形上也并非完全一致,特别是字组的末字,大多较弱较低。例如:“苏州”
、“苏州人”
。这可能是说话时自然出现的音量减弱现象,不同的连调单位往往从这里分出来。这种低弱的末字声调虽然在音质上跟北京话的轻声有点像,但由于整个声调系统的规律不同,我们不把它看作轻声,单独标注,而是把它看作整个字组声调的一部分,用零表示。有的字组中的字由于语气影响,可以有调值高低的不同。特别是“葛、哉”在阴平字组中②,如“新葛新的、多哉多了”,可以念得较高,达到4。但只有语气的轻微差别,不区别意义。 以上三条都不妨碍我们把字组声调视同一个单字的声调,在分类命名上让二者挂钩。其中舒声开头的字组,不管几个字,只要是一个连读单位(一般最多是四字,四字以上少见),其声调调形跟相应的舒声单字调一致,也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五个。例如:“几”是上声,“几十、几十块、几十块葛”也都是上声。入声起头的字组有些不同,要略作变通。先根据实际调形,分平上去入四类,再按首字入声的阴阳,各分AB,以便跟舒声起头的区别开。例如:“十几、十几日、十几日哉”都称作上声B,不叫上声或阴上、阳上。 按照上述方法,我们记录的苏州话声调跟前人有所不同。现列出如下: 单字调七个。 阴平44诗高低边粗筋 阳平223穷陈唐难云皮 上声51等走碗比好紧 阴去523 正对唱怕四剑 阳去231是厚大饭五女 阴入43急一笔尺福鸭 阳入23 六麦袜十热佛 字组调十三个。分两类: 1.舒起头(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