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考察了王逸《楚辞章句》在宋代流传的情况,它的版本源流,版刻款式,文句、篇目、章次的传异,并进行了必要的校理。通过考证可以看出:宋代《章句》流传既广,异本甚多,文句讹误现象十分严重。对今传的明翻宋本《楚辞章句》更需进行全面系统的校勘整理,以便更好地为楚辞研究服务。 关键词 《楚辞章句》 《楚辞考异》 宋本《章句》 明翻宋本《章句》 东汉王逸所著《楚辞章句》,是流传至今的最早最完整的《楚辞》注本,在楚辞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楚辞章句》历代流传的情况,不少问题今天已不十分清楚。今见之《楚辞章句》,最早的已是明代的翻刻本,不但在版刻款式等方面已非宋本之旧貌,文句篇章亦多讹误,使楚辞学者在引录时颇觉不安。我在研读《楚辞章句》的过程中,对宋本《楚辞章句》做了一些考证工作,现将这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这对《楚辞章句》的校勘整理,对楚辞学史的研究,或有补焉。 一、《楚辞章句》在宋代的流传 根据宋人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楚辞章句》在宋代流传的一些情况。 《宋文鉴》卷92载北宋徽宗时人黄伯思《新校楚辞序》云:“此书既古,简策迭传,亥豕帝虎,舛午甚多。近世秘书监晁美叔独好此书,乃以春明宋氏、赵郡苏氏本参校失得,其子伯以、叔予又以广平宋氏及唐本与太史公诸书是正。”黄氏自己也用“先唐旧本及西都留监博士杨建勋及洛下诸人所藏及武林吴郡刊本雠校”《楚辞章句》①。又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袁州本,下同)著录王逸注《楚辞》十七卷,云:“其卷后有蒋之翰《跋》,云晁美叔家本也。”知黄氏所言晁美叔家传本《楚辞章句》,晁公武亦见之。 《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洪兴祖参校宋本以定《楚辞章句》,更详细地提供了洪氏以前《楚辞章句》流传的情况。《郡斋读书志》蓍录《补注楚辞十七卷》、《考异一卷》云:“《自序》云:以欧阳永叔、苏子瞻、晁文元、宋景文家本参校之,遂为定本。”《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楚辞考异一卷》云:“洪兴祖撰。兴祖少时以柳展如得东坡手校《楚辞》十卷,凡诸本异同,皆两出之。后又得洪玉父而下本十四五家参校,遂成定本,始补王逸《章句》之未备者。书成,又得姚廷辉本,作《考异》,附古本《释文》之后。其末又得欧阳永叔、孙莘老、苏子容本于关子东、叶少协,校正以补《考异》之遗。”知洪兴祖校定《楚辞章句》,参校了二十多个本子②。 洪兴祖引宋代《楚辞章句》传本,基本上不记何家何本,而曰:“一本”、“或本”、“旧本”、“一作”、“或作”云云。但有少数几处提及苏东坡本、鲍钦止本、鲍慎思本、林德祖本,对我们了解《楚辞章句》在宋代流传的情况颇有参考价值。 《楚辞补注·九怀·尊嘉》云:“榜舫兮下流”,《考异》云:“榜舫,一作榜艕,一作榜舡,一作摘艕,一作摘舫。”“补曰”又云:“东坡本作榜舫,《释文》榜作摘。摘,取也。”案从该句正文看,洪兴祖是采用的东坡本,作“榜舫”(《楚辞章句》明翻宋本同);而《考异》云云,则广列宋代异本异文(“补曰”又兼及《楚辞释文》③),这就是前引《直斋书录解题》所说的“凡诸本异同,皆两出之”。又从王逸注“乘舟顺水游海滨也”观之,作“摘”当因形近而误;从《释文》虽误作“摘”但“舫”字无异文观之,作“艕”、“舡”乃宋本异文,唐五代以前本作“舫”也。要之,东坡手校本作“榜舫”是也④。 关于鲍钦止本、鲍慎思本、林德祖本,今散附于《补注》的洪氏《考异》存其二三佚文。如宋时《楚辞章句》附有《辨骚》(前引黄伯思所见陈说之本同,今本《楚辞章句》、《楚辞补注》皆附有,说参后),《楚辞补注·楚辞目录》后洪兴祖引:“鲍钦止云:《辨骚》非《楚词》本书,不当录。”又《楚辞补注·七谏》“谬谏”篇目后洪氏引“鲍慎思云:篇目当在‘乱曰’之后”。洪氏对此有辨:“按古本《释文》,《七谏》之后,‘乱曰’别为一篇。《九怀》、《九思》皆同。”又,《九章·悲回风》云:“草苴比而不芳”,洪氏“补曰”:“苴,《释文》七古切,茅藉祭也。鲍钦止本云:七闾、子旅二切。林德祖本云:反贾、士加二切。”案《楚辞释文》音“七古切”,属鱼韵平声,这一音读与六朝而唐的字书音合;鲍氏云“七闾、子旅二切”,则本于《玉篇》;林氏本所谓“反贾、士加二切”,“反”字盖误。朱熹《楚辞集注》“苴”音有“七古、子闾、子吕、仄贾、仄加五反”,疑朱熹所见林德祖本原作“仄贾切”。又林氏所读,字在马、麻二韵⑤,分上、平二调,与“苴”字古属鱼韵平声不同。 又,关于欧阳修、孙莘老、苏子容三本的情况,从《直斋书录解题》的记载可知,是洪兴祖《楚辞考异》刻成之后才得到的,洪氏并用以“校正以补《考异》之遗”。据朱熹《楚辞辨证》上云:“洪本载欧阳公、苏子容、孙莘老本,于‘多艰’、‘夕替’下注:徐铉云:古之字音多与今异,如皂亦音香、乃亦音仍,他皆放此。盖古今失传,不可详究⑥。如艰与替之类,亦应叶,但失其传耳。夫《骚》音于俗音不叶者多,而三家之本独于此字立说,则是它字皆可类推。”朱熹所引所论说明:欧阳修等三家本均对《离骚》的“艰”、“替”叶韵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洪兴祖对三家本有引⑦。 从上述情况看,宋代各家所传《楚辞章句》,不但文字上出现了异文,诸家还或定《章句》篇次,或为其注音,对《章句》做了一些研读整理工作。而洪兴祖撰《楚辞补注》和《楚辞考异》,正是对上述诸家工作的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