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的统计分析

——《语言学学术交流若干问题》评介

作 者:
宫齐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早已屡见不鲜。后随着人文科学(即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呈现出一派多学科横向交叉、相互促进的大好局面,人文研究不断深化,逐步摆脱了传统范式的束缚,把许多自然科学的研究手段、方法引入了自己的天地,用于追踪学术发展和探索研究行为。《语言学学术交流若干问题》一文便是这些重要研究成果中的一项。该文为两位荷兰学者兹瓦恩和内德霍夫所作(见R.A.Zwaan and Nederhof,1990)。他们在这项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引文分析的方法,经统计量化证实了在国际理论语言学领域存在一系列“核心期刊”,并且近年所刊载的文献对语言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

      文章由引言、研究之一:语言学领域有无核心期刊、研究之二:语言学领域近年刊载的文献有无重大价值及结语4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地指出,引文、定量分析的方法在人文研究领域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有许多新的“未知领域”正亟待开发,同时也针对以往人文学科对学术交流和研究行为的宏观概括范围过窄、结论片面的弱点提出了批评。接着,作者便转入正题,对两项以少量抽样为依据所得出的结论(语言学没有核心期刊和近年的文献对理论语言学研究无足轻重)提出质疑。

      “研究之一”主要论证了“语言学没有核心期刊”这一结论的谬误。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表共开列出74种国际语言学学术刊物,分别寄送3组受调查者,每组35人,共计105人。前两组来自荷兰国内,由荷兰大学荷兰语言系和普通语言学系的专家组成,第3组为国外知名语言学家。结果有74人回复,回复率高于70%。下表为比项研究所得出74种期刊中前10位期刊的3项参数值,即:知名度%、质量、及重要性%。为了方便读者,笔者将排列顺序略加变动,按“重要性%”的高低降幂排出:

      

      表中第一项为既熟知具体刊物,又能予以评定的受调查者人数;第二项“质量”指学术质量(分10个等级,10为最高值,1为最低值),先列出学术质量平均值,后附“标准偏差值”;第三项指刊物对研究的重要价值,前者表认为价值重要的人数,括号中指对刊物“有所了解”的人数。统计结果证明:国际语言学领域已形成了《语言》等10大“核心期刊”。

      研究之二──作者选用了引文分析的方法,对短期语言研究行为的影响①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他们建立了一个包括“研究之一”10大核心期刊1985年所刊载全部文章547篇的数据库,其中有参考文献8921条,平均每篇16.3条。

      参考文献引证分布如下:

      

      图中的分布曲线表明:1976-1985十年间发所表文章的引证率高达61%,这一结论有力地批驳了近年文献无助于理论语言学研究的观点。对于1983年后引证率的直线下降,兹瓦恩与内德霍夫亦给予了公允、可信的解释:据《现代语言协会期刊通讯录》,各期刊的平均发稿间隔为一年,因此1984年初交稿的文章所能引证的最新资料为1983年刊发的文章 (即83年是可引证的最近年份),而这些文章的发稿则在1985年。这一事实便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近年所发表的文章对理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

      “结语”中,作者进一步强调了以上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兹、内二氏的这份国际语言学期刊统计调查报告,对问卷调查进行了精心设计,受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语言学领域,从不同角度对设计者所开列的74种学术期刊进行了评定,最后得出了10种最佳期刊。这足以表明:1、选出的10种核心期刊是3组语言研究者(至少就结论而言)的共识;2、这些核心期刊对他们的研究有相当的影响。研究之二,作者运用统计定量分析,对全部文章引证分析详尽、论说充分、有理有据,其结论精当、翔实可信。相形之下,基于少量抽样研究得出的结论自然变得苍白而无立锥之地。然而,此项研究也非尽善尽美,仍有可改进的余地。如:1、建议把问卷调查的3组对期刊评估的结果分别另表列出,以便语言研究者进行对比分析;2、问卷中有“请填写人开列出自己认为重要但却未列入问卷的刊名”一项。对此应详注具体要求,如“只添写国际性语言学期刊”等,这样就不会有人误将地方性期刊也列入其中了,避免分散注意力,以期结果更加精密。尽管这样,这篇研究报告仍不失为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具有重要意义的统计分析研究,值得我国研究者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在我国,把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语言研究及语言教学研究始于80年代,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高校英语本科教育抽样调查报告”(刘润清等)②。近年来这一领域又有了新的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了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主持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③,徐盛桓(1993)《我国外国语文刊物的作用和影响的研究》,及柯颜祖(1994)《关于我国外国语文刊物的一次统计研究》④。这种对特定学科核心刊物的统计调查研究不仅在促进学术交流、追踪学术发展、预测学术趋向(亦可通过分析反映出某学科的核心分支领域、中心论题、乃至最活跃的学者等)方面为研究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而且也揭示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如,参考资料过窄、章末无参考书目或文献等(参见徐盛桓,1993;柯颜祖,1994)。关于参考文献问题,目前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有作者无出处;2、有出处无作者;3、不标明所涉及原作的具体章节和页码;(更有甚者是)4、有文无作者、无出处,即文中既无脚注、附注,文末又不开列参考文献。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至少可以说作者的态度是不严肃的。注明出处,写清所参考的文献、资料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清楚地表明作者与所参考的文献观点的异同,还能使读者依据所提供的文献出处与原文核对,进而对作者文章的立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参考文献注明的详尽与否也表现出是否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是作者本人的良好学养和道德、及其严肃而科学态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为了加快学术信息的交流,提高语言研究统计分析的效率和精度,促进语言学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在学术研究中严格遵守国际学术惯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