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里AB/新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 半个世纪以来,语言学界一般认为/A里AB/是汉语形容词的一种构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实际上,/A里AB/</A里八B/</A七八B/,“里”只是“七八”的变异形式的残余,属于构词语素;A在第三音节出现,不是为了同第一音节构成重叠式,而是为了使这一格式的语义的主要负荷者/AB/作为一个相连的整体在格式中出现,以克服/A七八B/与/A里八B/格式的内部矛盾造成的在形义两方面的不稳定性。

      关键词/A里AB/;构形重叠;构词语素

      形容词的重叠式,吕叔湘30年前说过它们“是构词的产物,不是形态变化的产物”①,而现在一般高校教材却都看做是形态变化,并把/A里AB/列为模式之一。但是,/A里AB/同一般重叠式颇有不同,人们的具体分析也有分歧,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一、简要的回顾

      (一)王力在论述语法的“特殊形式”时曾提出“赘语法说”来解释/A里AB/,“赘语法是绘景部分里头有一两个字是多余的,以致这种成语成为费解的。这种赘语法,无非要凑足四个字,使语意更有力量而已。”所举的例子有“糊里糊涂”和“乱七八糟”,并说:“‘糊涂’是正意,‘糊里’是赘语”,“‘乱’是正意,‘七八’和‘糟’都是赘语”②。

      (二)陆志韦把/A里AB/列为汉语构词法的重叠格之一式,可称为“构词重叠说”。但他看法有点游移。他一方面说这种格式是“把一个××的前一字重复一下,中间插入一个/1-/音节,元音不稳定”,另方面又说:“这是特殊的格式,既是重叠,又像是两段并列的。”③

      (三)多数人把/A里AB/视为构形重叠,但说法各有不同。

      1.赵元任是在讲汉语的“形态类型”时谈到/A里AB/的,他把这种格式列为“生动重叠式”的模式之一,并提出“里”是中缀的观点④。

      2.张寿康认为/A里AB/是重叠后的变音式,说:“一部分汉语形容词重叠后还可以用变音的形式表示语法意义。如‘糊糊涂涂’,变成‘糊里糊涂’,‘懵懵懂懂’变成‘懵里懵懂’。”⑤

      3.邢公畹认为/A里AB/是重叠的“憎恶态”;利用一个中词附或者利用两个中词附造成一种形式(后者已经不能称为重叠式):

      糊里糊涂糊啦巴涂

      “这个重叠式表示讨厌……我们管它叫‘憎恶态’……‘憎恶态’是跟‘强化态’并列的两种态……譬如糊糊涂涂是‘很糊涂’的意思,糊里糊涂是‘糊涂得可厌’的意思。”⑥。

      4.任学良提出嵌音重叠说:“‘糊里糊涂’‘马里马虎’是嵌音重叠的形态变化,不属于构词(至少不仅仅是构词)的问题。”“构词和构形的区别在于是不是重叠变化。‘糊涂’重叠变成‘糊里糊涂’;‘糊里八涂’却没有重叠……是构词。”这个意见同邢公畹的观点有继承关系⑦。

      5.刘叔新则说:“‘里’首先是出于衬音的要求而嵌入的……”,可称为重叠衬音说。他认为“里”既是A重叠的标志,又是B重叠的代替物⑧。

      6.朱德熙、刘月华等把/A里AB/叫做“不完全重叠”,也属之构形的范畴⑨。

      以上是迄今为止/A里AB/格式研究的一些主要观点。赘语法说影响不大,构词重叠说也把/AABB/式包括在内,同构形重叠说并无根本差异。构形重叠是占压倒优势的观点。这就是说,一般都认为/A里AB/是形容词的语法变化。

      二、几个主要问题

      (一)如何认识“里”?

      1.“里”有没有来源?

      张寿康的重叠变音说认为/A里AB/来源于/AABB/的变音。这个论断没有多大的说服力,因为它没有说明“里”究竟是由什么音,按什么方式变来的。但这一观点预设了/A里AB/和“里”都有个来源。这一思想值得重视。新词的产生都得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一个历史并不久远的格式,怎能没有自已的来源?其他说法似乎认为“里”是凭空产生的,催生它的条件是汉语的四字式节律。这类说法如果要站住脚,至少还得进一步说明:(1)汉语中不能有/AAB/式重叠;(2)当节律要求/AAB/式增加一个音节时,何以刚巧选中了“里”?

      2.“里”的性质怎样?

      相当多的人认为“里”是中缀,刘叔新却说“不能把这个‘里 '看做中缀”。还有说它是嵌音或衬音的。说法各异,界说也不很明确。实际上,这个问题含有两个层次:(1)“里”算不算语素,有没有自已固有的音义?(2)如果是语素,究竟是构形语素还是构词语素?如果不是语素,又怎样去解释这种现象?

      (二)“里”和重叠是什么关系?

      /A里AB/的语意和色彩,比之/AB/确有增强。这种增强作用是源于A的重叠,还是源于“里”?事实上,重叠和“里”并非共生现象,/AABB/没有“里”;/AAB/式虽不多见,但陆志韦、赵元任却都把它列为重叠的格式之一,也举了崩崩脆、希希罕儿、粉粉儿碎等例子,其中也没有“里”。既然如此,“里”就未必是/AAB/式重叠在节律的要求之下产生的。甚至可以设想:“里”的出现在前,A'(指第三音节,下同)的重现在后,即“里”的出现并不以A的重叠为前提。如果这样,增强/AB/的语意和色彩的功能如果归之于“里”,就不能再归之于A的重叠,反之亦然。

      (三)如何分析/A里AB/的结构?

      按照二分法,第一层切出的/A里AB/的直接成分,大约有五种可能:

      (1)A里,A'B;

      (2)AB,里A'; (3)A里A',B; (4)AA'B,里;

      (5)A,里A'B及其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