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打算讨论现代汉语中短语自主成句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首先简要列举短语在疑问、反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和判断,否定等情况下的成句情况。其次重点描述在陈述语气下,主谓短语应具备何种语法范畴的成分才能成为肯定性的相对完整的句子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最后,简要说明这项研究对解决什么是句子问题的意义。 由于这是一个尚未展开研究的课题,我们的研究还不够细致深入,本文只能就上述问题勾画一个轮廓,所提出的结论也只是参考性的。文中讨论的仅限于现代汉语中的基本句式。 1. 1.1先来看下面的四组表达式 A.小孩哭B.我怕他 C.你去D.老人孤单 老王唱歌人家傻女生唱这孩子可怜 咱们吃饭他知道小王跑我的命苦 我们休息 你吓死我 这些表达式无论从语法结构看还是从语义搭配看,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排除事件的背景知识,发话人用一般的陈述语调把它说出来后便中止言语活动,受话人会觉得对方尚未把话说完,所说的不是个意思完整的句子。这就是说,这些表达式此时不能自主成句。他们只可以作为并列或从属复句里的一个分句。如: 小孩哭,我睡不着觉。老王唱歌,老李伴奏。咱们吃饭,他们顶班。 1.1.1作为对话中的答语,A、B、C、D四组表达式均可成句。例如: 甲:你怕他吗?甲:你让谁去上海? 甲:这孩子可怜不可怜? 乙:我怕他。 乙:你去。 乙:这孩子可怜。 1.1.2在不考虑任何语境的情况下,只要把上面的四组表达式分别用疑问、反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说出,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均可自主成句。 A’小孩哭? B’我怕他?C’你去!D’老人多么孤单啊! 老王唱歌? 人家傻?女生唱! 这孩子可怜哪! 咱们吃饭? 他知道?小王跑! 我的命苦哇! 我们休息! 你吓死我啦! 由此可见,疑问、反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都有成句作用。 1.2除此而外,否定句和“NP[,1]是NP[,2]”式的判断句,一般无需任何条件都可以自主成句。 1)否定句。例如: 小孩没哭。女生不唱。 咱们没吃饭。 我们没休息。 我不怕他。老人不孤单。 我不知道。我的命不苦。 因为否定句否定了句子的现实性,所以自主成句的条件也就不同。 2)判断句。例如: 他是上海人。 北约是西方国家的一个军事联盟。 1.3 由于疑问句、反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和否定句、“是”字判断句均可自主成句,又由于特定语境中的句子虽复杂却可以看成是结构、意义上相对完整的句子在某种条件下的变体,因此下文将着重以肯定性陈述句作为对象展开讨论,亦即在排除事件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发话人如果要使肯定性、陈述性的“名+形”主谓短语和谓词论元齐全(且施事在前、受事在后)的“名+动”主谓短语成为一个让受话人觉得是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那这些主谓短语应该具备哪些成分(我们管这种能使短语自主成句的成分叫完句成分)。 2. 2.1 加上表示程度的成分,包括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 (1)*天气热。(3)*小王胖。 (2)*爸爸累。(4)*绳子粗。 (1′)天气很热。 (3′)小王真胖。 (2′′)爸爸有点儿累。 (4′)绳子太粗。 (1′′)天气热得很。 (3′)小王胖得厉害。 (2′′)爸爸累得很。 (4′′)绳了粗得厉害。 (1′′′)天气热得像蒸笼。 (3′′′)小王胖得跟熊猫一样。 (2″″″)爸爸累得不能动。 (4′′′)绳子粗得似小树干。 (1′)-(4′)、(1′′)-(4′′)、(1′′′)-(4′′′)均能成句。 (1′′′)-(4′′′)所加的成分虽然一般称为情态补语,但实质还是表示程度的,它和程度状语、程度补语一起构成了汉语的程度范畴。因此,归结起来可以说,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要带上程度范畴才能自主成句。至于像“树叶红了。”这类形式可以自主成句是因为有“了[,2]”,将在下文讨论。 上列例句都是形容词充当谓语。事实上,除了形容词外,不少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与它类似,例如“心疼,后悔、着急、担心、同情、尊重”等。 2.2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 (5)*王芳吃蛇。 (5′)王芳敢吃蛇。 (6)*这孩子打球。(6′)这孩子会打球。 (7)*革命者受苦。(7′)革命者愿意受苦。 (8)*大妈帮人。 (8′)大妈肯帮人。 (9)*东北汉子喝酒。 (9′)东北汉子能喝酒。 (10)*学生做练习。 (10′)学生应该做练习。 助动词又称情态动词,加上后,句子就具有了某种语气,比如“学生应该做练习。”的意思是“学生做练习是应该的。”,因此它可以自主成句。 2.3加上表示语气的成分,使句子具有某种语气。 (11)*我这辈子倒霉。(11′)我这辈子倒霉啦!(表确认) (12)*我早就猜到你的心事。 (12′)我早就猜到你的心事了!(表确认) (13)*你疯。(13′)你疯了!(表不满) (14)*爷爷回来。(14′)爷爷回来喽!(表提醒) (15)*你们去那儿就去那儿。 (15′)你们去那儿就去那儿呗!(表勉强) (16)*这两天您心里安顿。(16′)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表揣测) (17)*这一带丢下的武器多。 (17')这一带丢下的武器可多呢!(表夸张) 2.4谓语动词后加“了[1]、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