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辅音可有二级分类和三级分类两种模式。本文在确定三级分类模式可取的基础上,从汉藏语系的语音系统特点出发,提出了把辅音分成塞音、半通音、通音的新三级分类法,同时对中国传统音韵学者对辅音分类的贡献做了阐述。 【关键词】 汉藏语系 辅音 分类 中国传统音韵学 分类是语音研究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它根据一定的标准,在适合语言实情的前提下,把性质或作用相同、相近的语音进行归类,并使之系统化,从而指导人们的语音实践。可以这样说,语音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是从对语音的科学分类开始的。 从所周知,现代的语音学已发展成为三门学科,它们是:发音语音学(简称发音学)、声学语音学和听觉语音学。此中发音学的研究发创最早,这是传统的语音学。而声学语音学和听觉语音学则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这主要是由于实验语音学(又称仪器语音学)技术的发展才推动它们取得飞速的进展。 这三门学科的研究对象虽然都是人类的语音,但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所以对语音分类的处理也诸多不同。发音学主要从生理的角度研究语音的分类,听觉语音学主要从心理的角度研究语音的分类,声学语音学主要从物理的角度研究语音的分类。显然,在语音的分类问题上,这三个领域应当各有自己的语音分类标准。 从国内外已出版的多数语音学论著来看,语音的具体分类研究主要见于语音学的前两个领域,即发音学和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对语音的分类问题较少涉及。我的印象是,多数论著是在接受发音学对语音分类(即元音/辅音说)的基础上谈感知,少有自己的分类特点。其实这里面的问题也并不如此简单,实需另外专门探讨,所以本文所谈的语音分类暂时不涉及听觉语音学的语音分类问题。 关于发音学和声学语音学两种语音分类,前者的分类显然历史最久,影响也最大。所以不少声学语音学论著也就直接采用发音学的语音分类,即元音/辅音分类法,并以此为基础来讨论有关声学语音学的各种具体问题。但也有很多声学语音学论著根据语音的声学特点另行分类。虽然这两个领域的语音分类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本文主要讨论发音学中的辅音分类问题,但由于内容的相关性,在必要的地方也涉及到声学语音学的语音分类问题。 从发音学的角度对辅音进行分类,各家也颇多不同。总的来看,可以大别为两种模式,每种模式下可再分细类。下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谈起。 一、现代学者对辅音分类的模式说与类别说 发音学从生理的角度首先把语音区别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这一分类结果可以说早成定论。但是进一步研究就可以发现,在辅音发音方法的具体分类问题上,诸家的看法并不一致,这种分歧涉及到分类的标准、语音的功能和类别特点等许多基本问题,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这对指导我们的语音教学和语音研究,都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 辅音的发音方法(manner of articulation),语音学界对这个术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发音方法,认为它包括三个方面:(一)声带状态,即清音与浊音的区别;(二)气流受阻的方式,如塞音、擦音、边音等;(三)气流的强弱,如塞音、塞擦音的送气与否。而狭义的发音方法,则专指气流的受阻方式,即(二)。本文采用的是“发音方法”的狭义定义。 笔者把目前各家对辅音发音方法的分类归纳成两种模式,一种称之为二级模式,一种称之为三级模式。这里先介绍一下二级模式的情况。 二级模式指的是把辅音一次性平等地切分成若干最小的类别(下文简称小音类),通常是分成九小类,名称如下:塞、塞擦、鼻、颤、闪、边、边擦、擦、无擦通音及半元音。这九个小音类都是辅音的直接下属小类,但它们互相之间地位是平等的,这样“辅音”本身算一级,这些小音类又算一级,是为二级。这九个小音类的确定是国内学者根据修改至1951年的国际音标辅音表并增加了“塞擦音”一类而成。目前多数语音学著作或教材是采用此种分类模式,如高华年、植符兰(1986),林焘、王理嘉(1992)等。有的论著对九个小音类略加省简成为六至八个,则纯属技术处理问题,但模式均同此,无需赘论。至于这九个小音类是否已对人类语音的所有基本音类概括无遗,当然未必,例如笔者认为还应增设鼻擦音一类即是一例(冯蒸1994)。不过总的来说,这九个小音类可称基本完备。 三级模式是本节论述的重点。所谓三极模式,就是把辅音定为第一级,把九个小音类定为第三级,而在第一级辅音的下面,在第三级九个最小音类的上面增加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可称为第二级。它对第一级辅音来说是一种再分的小类,但对第三级的最小音类来说又是一种分性质概括的大类。这一层的分类结果可称为中音类。从有关论著来看,这一层次的分类数目计从二类到五类不等,甚至类别数量虽同,但具体所指亦有不同。所以虽然同是三级说,情况并不一样。下面按照第二级别分类的多寡,从少到多依次叙述,类别数量相同者则按发表时间的早晚排序。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先总的说明一下,就是这里所引的有关论著,有的并不是普通语音学著作,而只是对某些具体语言(如汉语、古印欧语)的语音加以分类,所以涉及的音类有限。这里仍举以为例,一方面是因为其分类有特色,可备一说;另方面是笔者认为其分类标准的概括性可不受所列举的小音类多寡的影响。 1.二类说 共有四家,各家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