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断想

作 者:

作者简介:
〔美〕王士元

原文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张文轩 兰州大学中文系

      译者按:1989年5月,美国俄亥俄州大学举行了“东北地区首届汉语语言学讨论会”。本文是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王士元教授为该会作的学术报告。文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精辟地阐述了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许多理论问题,对汉语方言研究的纵深发展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

      一、汉语方言的形成

      本文想讨论一下作为汉语方言研究基础的一些理论问题。先说形成汉语方言的历史背景,再谈正在进行的一些方言研究。我觉得,这些研究,特别有利于说明方言是如何构成和如何演变的。

      让我们把扬雄所处的汉代作为出发点吧!因为扬雄撰《方言》在世界上开了语言地理研究的先河。中国在经验式语言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传统,而《方言》是其最早著作之一。其次是因为“汉”这一族名本身就正式产生于那个时代。今天区分现代方言及其说话人,都用的是这一族名。

      纵览中国史,一直存在着大规模的迁徒活动。有时为他乡优越条件所吸引,但最主要的还是迫于水旱兵饥之类的灾难。这是造成现代方言的动力。最常见的流向是由中原移往南方沿海的省份。

      迁徒活动最为重要的时期在汉末,即公元220年。后来几百年间,中原连遭历史上最可怕的旱灾。这些不幸加上了连绵不断的内战和来自北方的游牧部落的进犯。这种进犯通称为“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最糟糕的时刻在晋朝短暂的永嘉帝期间(307-312)。这就是“永嘉之乱”。此后,首都南移,由洛阳迁至建康,即今天的南京。人们为了躲避天灾人祸,往往全村一空,逃往南方。

      对汉方言的形成来说,这是一个最值得注意的时期。当然,从历史文献看,迁徒活动可以追寻到更早的时代。《诗经》的《周南》大约写于两千七百年前,说明当时汉民已在长江之南定居。其实,根据这类文献,我们可列出有关南方方言群最早发生的年代表来:

      吴方言:据《史记》所载,首次大规模迁徒,约在三千年前。周太王的两个儿子从中原迁移到了太湖地区,随从的人有一千多户。这一地区现代说的是吴方言。

      湘方言:现代湘方言可以追溯到楚国的远祖身上。商代甲骨卜辞中最早提到了他们。楚人本在中原河南的西南部,后来在战国时期迁居湖南,导致了湘方言的形成。其最早形式保存在屈原的杰作《楚辞》中。

      湘吴二方言是保存中古汉语“浊塞音”这一重要音系特征的两个仅有方言,这表明它们长期保持着接触关系,其联系被晚起的赣方言、客家方言的波浪所阻隔。由于从中原向江西和南方迁徒,赣方言和客家方言切断了吴、湘二方言群之间的通道。

      粤方言:粤方言区曾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汉书》中通称为“百越”。他们同中原的首次重大联系发生在两千二百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始皇发兵五十万驻守岭南。一百年后,汉武帝正式建郡。可以想象,同中原的这种早期联系导致了今天粤方言。

      闽方言:早在秦代,就设置了闽中府,福建在名义上受中原管辖。但大规模地向这里迁徒,可能起因于四五百年后的五胡乱华、永嘉之乱之类的事件。可以相信,大多移民来自吴方言区江苏、浙江,而不是直接来自中原。另外,这些移民来自两条道路,一是陆路,一是沿海海路。这又导致了其中不同方言区域的形成。

      罗杰瑞和海祖麟在近作(1976)中作了更为详尽的分析。他们在闽方言词汇中发现了澳亚词。据推测,发生时间在汉民由吴方言区或中原进入闽方言区之前。罗杰瑞(1989)还揭示了闽方言词汇中汉语词的三个层次。它们分别同汉、南北朝、初唐三个朝代间的迁徒相对应。了解了中国史上众多的大规模人口移动浪潮,就可认为这种多层次状态正是南方方言所具有的普遍情形。对语言证据划分层次,既是研究闽方言的好方法,也为其它方言群的研究提供了范例。

      赣方言和客家方言:这两种方言从中原南移的时间肯定晚于上面四种方言。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赣方言区在扬雄笔下是空白。周祖谟和瑟鲁思(Serruys )各自研究了《方言》后指出,该地区居民十分稀少。这里的迁徒浪潮隔开了吴、湘二方言间的纽带。江西中部的赣方言特点是“吴头楚尾”。这一说法反映了它在吴、湘二方言之间的中介地位。

      客家人,如其名所示,在其住地很难找到一处肥田沃野。客家迁徒最晚,沿路的上等土地都已被早到的汉民开垦了。其祖先为了寻找好地方曾多次大规模地迁移。尽管客家人在广东东北部比较集中,但其大半分散在六个方言群中。他们不论相距多远,都保持着一种强烈的种族意识和语言上的一致性。客家人忠于自己的言语,有这样一种说法:“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凭借这种迁徒史,我们可确定上述方言的相对年代次序:吴、湘、粤、赣、闽、客家。可是,这些遥远的迁徒踪迹基本上被后来更大规模、更持续不断的开发淹没了。后来的一些开发仍以北方为源泉,而其它的则是南方地区自身之间的旁交横贯。

      迁徒史的研究,对语言和各种文化的研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决不可奢望由它确切揭示出这些方言间现今的亲属关系或这些方言同汉语早期形式的关系。譬如,尽管粤方言区最早迁徒时间要比《切韵》早八百年,可是广东音系同《切韵》音系却十分相符。另一方面,闽方言却具有许多《切韵》前的特点。例如,绝大多数方言中象“飞”、“饭”之类字的声母是唇齿音,可是在闽方言中却是更古的双唇音;绝大多数方言中象“猪”、“长”之类字的声母是塞擦音,可是在闽方言中却是更古的纯塞音。而历史表明,闽方言区的迁徒是相当晚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