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中“以A为B”式变换结构及相关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呼兰师专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以A为B”句式是指下面这类句子:

      吾以汝为死也。①

      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②

      这类结构在上古汉语中常见,其产生期不应晚于春秋初年,秦汉时使用率较高,南北朝以后少见③,现代书面语中还有,但口语中不再使用。人们一般认为这种句式比较固定,其实它较灵活,有许多变换结构。

      所谓句型变换是指句子格式间的有规则变化,它利用删除、移位、替代或添加等手法,改变句子的成分或语序,丰富语言的句型,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下面我们先举例说明“以A为B”句式的各种变换结构,然后分析变换结构的成因及其有关问题。

      一

      “以A为B”结构中的A、B两成分可以删除移位和替代,从而形成删除变换、移位变换和替代变换三类变换形式,其间又有不同的变换情况。

      (一)删除变换

      用删除手法形成的变换结构有“以B为”和“以A为”两种。

      1.“以B为”,删A。如:

      (1)人之无良,我以为君。(诗·鹑之奔奔)“以”下删“人之无良”之“人”。

      2.“以A为”,删B。如:

      (2)不能定所为,以人言为。(说苑·君道)“以人言为“等于说“以人言为所为”,“所为”承上文删。

      (二)移位变换

      “以A为B”中,A或B可以前移,A还可以后移,从而形成四种变换结构。

      3.“A以为B”,A移“以”前。如: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四年)

      例(3)中的“秋”,例(4)中的“方城”,“汉水”都是A成分,从“以”后移到了“以”前。

      4.“AS以为B”,A移句首,S代表原句主语。如:

      (5)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论语·季氏)“夫颛臾”是A成分,从句子中“以”后移至句首,形成变换结构。

      5.“以为AB”,A移“为”后。如:

      (6)于是吏皆耸惧,以为君神明也。(韩非子·内储说上)比较:吏乃悚惧其所,以君为神明。(同前)

      “以为AB”结构产生于战国时代,之前只作“以A为B”。这表明“以为AB”是“以A为B”的变换结构,而且“以A为B”有表行为活动和表意念活动之分。上述变换只限于表意念活动的“以A为B”,表行为活动的不能这样变换④。

      6.“B以A为”,B移句首。如:

      (7)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孟子·离娄上)“恭俭”原是“为”的宾语,现移至句首作主语,形成变换。

      在四种移位变换中,“A以为B”较多,“AS以为B”、“B以A为”较少,“以为AB”秦汉时逐渐多起来。

      (三)替代变换

      “以A为B”的A、B和“以为B”的B,都可以用其它词替代。常用的替代词是“何、奚、无、有”等。用“何”替代形成三种变换结构。

      7.“何以为B”,“何”代A。如:

      (8)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吴子·治兵)“何以为胜”犹云“以何为胜”,“何”代A。其答语为“以治为胜”,“何”与“治”语法地位相同,其代A变换之迹甚明。

      8.“何以A为”,“何”代B。如:

      (9)仁者爱人,义者循礼。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何以兵为”即“以兵为何”,“何”代B。这种句式和下面的“何以为”句式,曾引起争论,实际上它们是“何”代B的变换结构。

      9.“何以为”,“何”代“以为B”之B。如:

      (10)胜自砺剑。人问曰:“何以为”?胜曰:“欲以杀子西”。(史记·伍子胥列传)

      “何以为”即“以为何”,这可从答语“以杀子西”得到证实。

      用“何”或“奚”替代变换,实为二重变换[⑤],先用“何”代A或B,然后把“何”移到“以”前面。即:

      以A为B→以何为B→何以为B

      以A为B→以A为何→何以A为

      以为B→以为何→何以为

      “何”在变换结构中是疑问代词宾语,疑问代词作宾语在先秦要前置,因而形成上述变换。“何以A为”和“何以为”之“何”本是“为”的宾语,但也要置于“以”字之前,这是因为原式“以A为B”中“以A”和“以B”之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包括前移而来的“何”。这样,“以”字前面便是“何”字的最好位置,从而形成了“何以A为”、“何以为”两种特殊变换结构。

      “无”字替代也形成三种结构。

      10.“无以为B”,“无”代“何以为B”之“何”。

      (11)上无以存身,下无以为人。(庄子·盗跖)

      比较: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谷梁传·僖公二年)“无以为人”与“何以为人”句式平行对应,“无”与“何”语法位置相同,“无”代“何”。从句意看,这两种句子都表否定,只是或用反诘语气,或用否定词“无”,否定方式不同。

      11.“无以A为”,“无”代“何以A为”之“何”。如:

      (12)赵亡,何以生为?(宋史·米立传)比较: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七五章)

      “何以生为”与“无以生为”句式平行,意思相同,“无”、“何”对应。

      12.“无以为”,“无”代“何以为”之“何”。如:

      (13)孔子曰:“夫黄帝尚矣,女何以为?先生难言之”。(大戴礼记·五帝德)比较:公曰:“请问民征”。子曰:“无以为也,难行”。(大戴礼记·四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