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美学精神

——读《中国美学初步》

作 者:
伟华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华读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滕发表《美学》开始,至今只有250年的历史。但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却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之初。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也同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20年,国内虽然出版了一些关于中国美学的研究专著,但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美学的通史却不多。最近,我们非常高兴地读到广东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中国美学初步》。

      《中国美学初步》是徐林祥继他的《中国美育史导论》(与单世联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后出版的又一部学术著作。该书由“步入美学殿堂”开篇,主体部分包括“中国美学的诞生”、“秦汉时代的美学观念”、“魏晋六朝美学的自觉”、“儒道佛合流的美学”、“艺术家的人生境界与理学家的审美标准”、“心学开启下的美学思潮”、“文艺美学的完善与古典的终结”、“近现代西学东渐与审美转向”等8篇,以“走向新世纪”结束。全书53万字,重点介绍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学理论家和美学理论著作中的美学思想,同时兼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家以及各文学艺术门类的美学思想,进而勾画出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书末还附录了中国美学基本文献和较为详细的中国美学参考书目。

      该书在考察中国美学发展史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古典美学最根本的特征是以“天人合一”的境界作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同时又以审美的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哲学基础,而且,将“天”人情化,又将人情形象化,二者合而为一,这本身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审美意象。中国古典美学主张通过审美创造体现作为宇宙本体和生命的“道”。中国古典美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在儒家、道家、禅宗美学中均有所体现。

      中国古典美学又以审美的境界,也可以说,以“天人合一”的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国美学不太关注美是什么的问题,中国美学最关心的是美对人类有何意义。从孔夫子开始,中国美学在25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表现出对人的生存意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的强烈关注。无论是儒家美学、还是道家美学、或是禅宗美学,在人生境界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取向和理想人格的建构,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

      中国古典美学还认为: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具体途径,可以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悟和思辨,也可以是审美和艺术活动;但是,达到审美和人生最高境界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个体的身心修养,“养吾浩然之气”。对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也即对美的追求,需要通过亲自体悟,人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体验美,是证明美存在的重要途径。

      该书还指出中国近现代美学研究受西方美学理论和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太大,以致忽视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和对审美自身特点的研究。

      近现代中国美学研究,是在对西方美学理论的直接引进下开始的。从20世纪初的西方美学大引进,到建国后苏联美学的影响,再到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的全面渗透。中国美学工作者的主要精力,大都停留在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介绍、汉化、汉证方面。相比之下,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近现代中国美学研究还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的形成:从客观方面来说,由于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处于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的巨大变革之中,美学家无法回避这种社会现实;从主观方面来说,由于绝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都拥有传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必然地要以美学作为参与社会变革的文化武器。相比之下,对审美自身特点的研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该书认为,中国美学要有新的发展,要对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必须重视对审美自身特点的研究,重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大力弘扬中国美学精神!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对美的追求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美学精神:中国美学所特有的人生境界、人文智慧、生命关怀、宇宙意识等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即使是人类走向21世纪、迈进新千年的时候,中国美学精神,仍然是中国人智慧的源泉!

      用当代眼光发掘、整理、研究中国美学,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中把握、检验、发展中国美学理论,更新和丰富中国美学理论,《中国美学初步》迈出了可贵的一步。毫无疑问,让中国美学走向未来、走向世界,是跨世纪中国学人的责任和使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