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02)03-0149-04 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到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的所有学园,这段时期的西方美学是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历时八百余年的希腊化和罗马美学历来是西方美学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勾勒这八百年美学思想的演进历程,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把握这段时期美学的全貌。 一 希腊化和罗马美学是希腊美学的自然承续。不过,与希腊美学相比,希腊化和罗马美学早期阶段——斯多亚派、伊壁鸠鲁派和怀疑论派美学的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转换。如果说希腊美学的基础是对世界和世界的美的客观理解,人是客观秩序的结果;那么,斯多亚派、伊壁鸠鲁派和怀疑论派美学则以人的主观感觉为基础,客观对象是人的思维和体验的结果。它们一改希腊美学偏重客体的倾向,把人的主体提到首位,追求人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斯多亚派的美学和伦理学联系紧密。按照他们的伦理学,“有智慧的人”是最高的道德理想。有智慧的人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尽管他们遭遇许多不幸,然而他们在外界的折磨中砥砺德性,他们的内心始终宁静。斯多亚派不追求富有,也不追求日常生活的充裕。他们甚至把犬儒派创始人第欧根尼奉为自己的榜样。第欧根尼住在大木桶里,安于贫困和卑贱,轻视一切外物,追求内心绝对的平静。斯多亚派称颂这种平静的、安宁的有智慧的人,除第欧根尼外,还有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等,因为他们都备受苦难的折磨。这种有智慧的人是斯多亚派的审美理想。 伊壁鸠鲁派也宣扬保持宁静的心境,并把宁静视为快乐和幸福。伊壁鸠鲁原子论的自然哲学给他的美学打下了印记。他像早期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一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虚空是物的存在的地方和运动的场所,原子则是构成物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单位。此外,伊壁鸠鲁为原子论补充了新的内容:原子既作垂直运动又作偏斜运动。作偏斜运动的原子和其他作垂直运动的原子相碰撞、缠结和交织,形成了世界。 公元1~2世纪的传记作家拉尔修指出了伊壁鸠鲁的原子偏离说和人的自由、特别是精神自由的联系。伊壁鸠鲁的头上“没有任何主宰”(10卷113节)[1],他不怕任何折磨、任何艰苦,特别不怕死。“死不足畏的人,在生活中就无所惧。”(10卷125节)[1]伊壁鸠鲁以闲适的心情对待死亡,就像对待其他一切事情一样,从而达到心灵宁静这一理想境界,并在对这一境界的审美观照中找到慰藉和快乐。在他那里,审美快感是主体内在自由的一种表现。 伊壁鸠鲁自然观中的虚空概念也和他的美的理想有关。在他看来,生活在虚空中、遁入这种不存在中是一种幸福。这时候你已分辨不出周围是梦还是真——一切如雾、如烟、如幻。伊壁鸠鲁的审美意识就是人似醒非醒的一种状态。面对希腊化时期激烈的社会矛盾和危机,伊壁鸠鲁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出路,感到失望甚至是绝望,于是遁隐到内心世界。这种闲云野鹤的遗世独立、这种漠视权力名位的大彻大悟、这种于尘世喧嚣中的心如止水,是对社会现实的全面回避和彻底退隐。“不从事社会事务”就是他的一条律令(10卷119节)[1],连他的神都不过问世事。实际上,他的快乐和绝望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他的美是遁入虚空,遁入精神的虚静(虚空和宁静)。 怀疑论派的创始人毕洛提出后来广为流行的三个术语。第一个术语是“悬搁”(epochē)。悬搁的意思是避免,既不肯定,又不否定。因为事物的本性不可知,对事物的判断也就不可能,应该悬搁判断。第二个术语是无动于衷、漠不关心(adiaphoron)。由于悬搁任何判断,所以对一切都无动于衷。第三个术语是不动心、心平气静(ataraskia)。怀疑论的起因是希望获得安宁。2~3世纪怀疑论者恩披里柯在《毕洛主义概略》中指出:“‘不作判断’是一种宁静的心灵状态,由于我们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任何事物。‘不动心’是心灵的不受干扰、安宁平静的状态。”[2](P.648)毕洛把不动心状态理解为幸福。 怀疑论是一种生活方式,怀疑论派美学是一种生活美学。由于不能对事物决定什么,不能对事物说些什么,我们应该完全摒弃自己的判断。采取这种态度的结果只能是沉默。怀疑论派在纷扰人生中对各种问题保持沉默,并不是因为他们愚昧无知,也不是他们对知识秘而不宣。他们感觉丰富,机敏智慧,洞悉精神的奥秘。他们之所以沉默,是因为生活比词语和思想深刻得多,存在比人的意识深刻得多。生活和存在好比汪洋大海,而词语仅仅是大海浪尖上的泡沫。他们的沉默就是对滚滚红尘中各种尖锐问题的回答。只有沉默,才能不受任何烦恼,从而保持内心的宁静,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二 希腊化和罗马美学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把人的主体,而且把人的主体的某一个方面、能力和功用提到首位。这种趋势在希腊化早期美学中已露端倪。例如,斯多亚派把理性、伊壁鸠鲁派把快乐提到首位。人的主观心理能力得到更加细腻的划分。这在美学中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对各种艺术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在希腊化和罗马美学中期阶段产生了诗学、建筑学、音乐学的著作,特别是修辞学著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贺拉斯、西塞罗、维特鲁威和朗吉弩斯就是罗马艺术美学的杰出代表。在总体上,罗马艺术美学有两个特点:第一,研究趋于细密,对美的概念进行了仔细辨析;第二,在趣味和思维方式上趋于技术性和功利性,失却了希腊美学深刻的内容和旺盛的原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