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底,在“上海市美学学会成立20周年暨‘先进文化’研讨会”上,上海各高校和科研出版单位近百名学者专家就美学与“先进文化”的关系、美学如何融入先进文化、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等展开讨论。市美学学会会长蒋冰海教授认为:“在新的世纪,美学要有所创新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要立足时代,以现代人文精神为中心,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美学问题,使美学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体现着真、善、美的有机统一,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理想与愿望,体现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品格,美学融入‘先进文化’的怀抱,必将大有可为。”市美学学会名誉会长、著名画家邵洛羊教授强调中国美学的发展要注意发扬自身的优点,中国美学注重的是“品”,他举例说:“记得在80年代,一日本美学代表团来沪,蒋孔阳会长接待,对方突然发问:‘中国美学的核心是什么?’蒋先生答曰:‘品”。对方折服,我也深感折服。中国美学哲理高深,精通四极思维,能‘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是各门艺术的思维之母,内涵丰富,散见于诸子百家,是民族大文化之精核,绝不输于西方美学。应组织力量,系统地综合、整理好‘中国美学’以及中国戏剧、中国音乐、中国曲艺、中国民间特种工艺的民族特色,在21世纪的中国发展中,唱好自己的‘戏’,无愧地进入‘先进文化’行列,阔步跨入世界。”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邱明正以“美学应能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题作了发言。他认为“先进文化”至少应具备三个品格。一、应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文化;二、应是不断创新、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三、应是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先进性是相对的、发展的,中国有,外国也有;现代有,古代也有。所以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要坚持“三个面向”,既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又继承以往的先进文化,更要在现实实践中创造合乎上述三个品格的先进文化。美学应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当今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为理论基础,植根于审美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的前沿,不断创新,使之成为先进的学术文化。美学研究应以推动审美文化和艺术生产力合规律、合目的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尤应注意科学技术中的美学问题,为直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贡献。人是根本的生产力。美学更要关注美育,为造就亿万全面发展的人服务。市美学学会理事、华东师大庄志明教授说:“早在20多年前,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整个世界的总趋势,正日益由以经济为中心所构成的‘圆形的社会’,过渡到以经济和文化为圆心所构成的‘椭圆的社会’。这意味着,文化与经济之间存在着一种彼此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文化一经群众掌握,就会精神变物质,构成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对这一理念阐发得更加透彻。‘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先进生产力是基础是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是核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归宿是目的。作为美学重要分支之一的审美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用代表着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高尚精神塑造人。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包括美育理论和实践在内的先进文化,正是通过培养和塑造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以美引真’,使人更聪明,‘以美导善’,使人更高尚,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使整个社会走向繁荣与富强。”市美学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大学副教授祁志祥对美学的未来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加强审美文化建设,使美学从书斋走向社会,从“知”走向“行”,在这种活动中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使美学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一翼,实现美学的社会价值,谋求美学的生存空间。二是美本质的研究。现在国内流行的美学教科书上的美本质定义仍是50年前李泽厚的“社会实践”说或其变相形态“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于“实践”概念的内在矛盾和“人的本质”本身就是人言言殊的元范畴,因而这个定义不如人意,有人痛感美本质难以找寻,干脆取消美本质的思考,也令人难以苟同。取消了美,也就取消了美学、审美文化。美学研究发展到今天,不应在美本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固守50年前的差强人意的旧说。美本质观念的更新会带来美学史、审美文化研究的一系列更新。应当鼓励人们对这个问题作新的探索。一种新说,只要有丰富的思维层次,又有一以贯之的逻辑系统,能包容更多的审美现象,这种努力就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