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物理(上)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振宁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原文出处:
经济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两个贡献,一个是电磁学,一个是统计力学。统计力学最主要的创 建人有三位,一个是麦克斯韦,一个叫玻尔兹曼,一个叫做吉布斯。玻尔兹曼写过很多通俗 的文章,他曾说,“一个音乐家在听到几个音节以后,就能辨别出来莫扎特、贝多芬或者舒 伯特的音乐,同样,一个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也能在念了几页文字以后就辨别出柯西、高斯 、雅可比、亥姆霍兹或者克尔期豪夫的大作”。为了解释这段话,我曾经跟几个朋友讲,“ 大家知道,每一个画家、音乐家、作家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也许有人会以为,科学与文 艺不同,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实就是事实,什么叫做风格?要讨论这一点,让我们拿物理 学来讲。物理学原理是有结构的,各个结构皆有它美与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 结构的不同美与妙,有不同的了解和感受。因为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 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20世纪有两位大物理学家。第一位叫做狄拉克,英国人,1902年出生。1928年,他写了一 篇文章,文章中一个很简单的方程式可谓了不得的贡献,它奠定了今天原子、分子结构的基 础,解释了为什么电子有自旋。在那以前几年,已经有人提出来电子一定有一个自旋,可就 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自旋。与电子自旋相关的是磁矩,磁矩与电子轨道运行关系,也是一个 人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同样被狄拉克解释了。所以,他的解释震惊了当时的物理 学界。

      这是一个神来之笔,可这个神来之笔并不这么简单。因为它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叫做负 能问题,Negtive energy。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所以很多人弄懂了这项工作的 第一步后都觉得妙不可言,可又觉得非常奇怪、难以理解。以后几年,就有种种人批评狄拉 克,说他这项工作对了是碰巧,其实是不对的。可是狄拉克坚持,到了1931年,他更进一步 说“不但负能是应该有的,而且有了负能以后就会发现一个新的重要的现象”。就是说任何 一个粒子,都会与生俱来的有一个反粒子,anti—particle,每个粒子都有一个反粒子,这 个 反粒子与粒子完全一样,电荷是相反的。这在当时又是大家所不能接受的,说你从来没有看 见,怎么随便就讲有个反粒子呢?一年以后,加州理工大学有个年轻的博士生叫卡尔·安德 森的,在实验室里证实了反粒子的存在,这样一来,大家才相信狄拉克的方程式不但是成立 的,而且完全正确,他预言了一个从前大家所不知晓的新的现象。

      想一想狄拉克,他话讲得很少,可是他的话里有简单的、直接的、原始的逻辑性,明白了 他的想法以后,你会拍案叫绝。我想用中国传统的诗句描述他的文章,叹服他工作的重要性 ——“秋水文章不染尘”,因为他的文章里头确实是一点渣滓都没有,清楚极了。

      我发现,用唐朝的诗人高适《答侯少府》中两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形容狄拉 克的风格是最恰当的。“性灵出万象”,这个“万象”用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式的影响也是再 恰当不过了,它解释了无数的物理、化学的现象,它是今天的原子、分子结构的最重要的一 个方程式。为什么说“风骨超常伦”呢?因为在1928年到1932年四年之间,不顾当时最有名 的几个物理学家的冷嘲热讽,确实是“风骨超常伦”。那么,什么叫“性灵”呢?据我所知 ,是明朝公安派的文学批评家“三袁”最早提出来的。其中袁宏道讲他的弟弟袁中道,“独 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几句话拿来形容狄拉克的风格是最 恰当的。

      另一位大物理学家叫海森伯,德国人,1901年出生。他所做的工作是开始了量子力学的第 一步,而量子学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几大发展之一。在20世纪以前,物理学里的数目、 数据都是连续的,不是跳跃的,可到了20世纪的头20年,才发现这不符合原子、分子物理, 因而产生出量子这个概念。可量子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要把从牛顿开始建立起来 的 物理系统整个改观,这种革命性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所以,20世纪头25年有种 种纷扰。在困难的时候,年仅24岁的海森伯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向一个新的方向迈了一 步,这个方向现在叫做量子力学,而这个方向后来发扬光大,变成了20世纪以来全部物理学 最最重要的几个原则之一。年轻的海森伯怎么忽然能够走了这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呢?他 在晚年曾经谈过这段经历。他说,“爬山的时候,你想登上某个山峰,但到处是雾,你有地 图,知道你的目的地,但是堕入雾中,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走,忽然你自雾中模糊地看到一 些形象,哦,这就是我要找的大石头,整个情形从而发生了突变。虽然你仍然不知道能不能 登上那座山峰,但是在那一瞬间,你知道在什么地方,爬近那块大石头就可能知道该如何前 进了”。他这几句话确实描述了他早年文章里所讲的事情,当时那的确是一个尝试,是一个 很模糊的印象。他把那篇文章写出来后要去度假,就把它留给导师玻恩,玻恩比他年长十几 岁,有数学修养。玻恩看了文章后,方知海森伯所讲的数学是一个从前物理学家没有用过的 ,叫做矩阵,海森伯因为数学修养不够,所以不知道他所做的东西是矩阵。玻恩就与另外一 位物理学家写了一篇文章,待海森伯回来后,他们三人又合写了一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奠定 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