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创见与失误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炎黄春秋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2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对革命最突出的贡献,首先是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他大胆地打破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城市中心论,成功地进军井冈山,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并通过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为来日实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另辟了新的途径。然后,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他认真总结了工农武装斗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更深刻地批判了急于将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左”倾空想,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道理,这样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更为现实的广阔道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所面对的仍然是一个现代工业极为薄弱、小生产像汪洋大海似的社会经济基础。毛泽东在开国之初便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初步形成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良好开端。但为时不久,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和有计划的工业建设行将开始时,他就急于否定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并仿效苏联经验,将工作中心转向于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在形式上取得超高速的成功,实际上却因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留下深重的隐患。本文拟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建及其在实践中陷于夭折的历史过程与经验教训略加探讨。

      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就确定了以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但是,对如何达到这个理想目标,开始大家并不清楚。苏共和中共的领导层中都有人认为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统治下的中国社会,中共只有积极参加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等待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资本主义社会成熟以后,再由无产阶级来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但1927年大革命时,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投降了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导致了革命的惨痛失败。

      从1927年下半年起,中共中央一直为“左”倾机会主义所统治,直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才开始纠正。西安事变以后,中共同国民党建立了坑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也有人提倡所谓“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为了澄清当时的混乱思想,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吸取全党的智慧,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概括。1939年先后推出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又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十分明确地回答了革命实践中提出的以下三个重要问题。

      (1)革命转变问题

      《新民主主义论》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出发,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固然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主义政治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它是为转向社会主义扫清道路。这对恶意宣传家有意混淆不同革命阶段的所谓“一次革命论”是有力的批驳;对曾经在中共党内几度占据统治地位的那种急于将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左”倾机会主义思想,也是一次认真的清算。

      (2)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中国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在大革命时夺取了领导权,就同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结成反革命同盟,对革命势力反复进行“围剿”,并导致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入侵。《新民主主义论》对此所作的深刻揭露,既是对国民党顽固派宣扬资产阶级专政论的当头批判;对抗战初期在党内一度滋长的右倾投降主义思想也是及时的警诫。再者,它还向全党指明了方向,要努力争取和掌握当前抗日救亡与将来建设新中国的领导权。

      (3)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同“左”倾机会主义者反对一切资产阶级不同,毛泽东将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认真加以区别。《新民主主义论》写道:“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所以,虽然处在帝国主义时代,他们也还是在一定时期中和在一定程度上,保存着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反对本国官僚军阀政府(这后者,例如在辛亥革命时期和北伐战争时期)的革命性,可以同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他们所愿意反对的敌人,……在这里,无产阶级的任务,在于不忽视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革命性,而和他们建立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统一战线。”

      在革命时期,要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在革命胜利以后进行建设的时期,也要坚持和发展这种统一战线。“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能否正确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走向成功或失败的一个重要关键。

      1944年8月31日,毛泽东在给秦邦宪的信中,对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问题作了十分精辟的补充说明:“简言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这就是说,当时在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建立的社会,还不是很合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只有当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开创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民主联合政权,并建立起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之后,才有条件逐步实现将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现代化进程。到有了现代工业基础时,才可以说是进入了合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