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人生价值思想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吉兴(1963-),男,怀化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从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怀化学院社科部,湖南怀化 418008

原文出处: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毛泽东的人生价值思想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人生价值观的精华、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合理成分及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其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对人生的价值依据、价值结构、价值标准、价值目标、价值实现条件及途径的揭示等方面;它启示当代青年必须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相结合、自觉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与目前阶段实践的统一。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2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8-4002(2002)01-0018-10

      毛泽东的人生价值思想,是他在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绚丽人生实践的结晶。它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既回答了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阐明了无产阶级人生的意义,又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衡量个人人生价值的标准,并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试对毛泽东人生价值思想的理论渊源、思想内容、理论特点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毛泽东人生价值思想的理论渊源

      任何一个思想理论体系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生成发展的过程和渊源。毛泽东人生价值思想,就其理论渊源来说,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人生价值观的精华、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合理成分及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是毛泽东人生价值思想形成的历史前提

      毛泽东注意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珍贵的思想遗产。如中国儒家强调人具有高于万物的价值。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1](P74)荀子认为,人禽之别在于人“能群”、“有分”、“有义”、“有辨”、“有礼”,“故最为天下贵也”。[1](P75)毛泽东正是在批判继承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天地之间人为贵”,“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2](P1512)这是毛泽东对人生价值主体——人的最高的价值评价。

      儒家还强调修身立志,主张把个人的生命投入到社会人群的大生命中,以对社会和历史做出贡献,以及“天下为公”、“民为贵”等价值理念,对毛泽东人生价值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毛泽东在1915年9月致萧子升的信中说:“吾人立志,当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辅之政事时务”。[3](P28)在湖南四师读书时,毛泽东就在《讲堂录》中主张青年人应“高尚其理想”。到湖南一师后,他进一步主张应多关心天下国家大事,要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和人民苦乐联系起来。他说:“现在时局危急,求知的需要迫切”,必须集中时间、精力刻苦学习。他与朋友们约定“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问题,不谈家庭琐事。“我的朋友和我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4](P123)等等。毛泽东还继承了我国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中黄帝务农、神农尝百草的务实精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英雄气概,以及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勤劳、节俭、互助等优秀品质。正是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人生观的精华基础上,形成了青年毛泽东牺牲小我以完善大我的“无我论”的人生价值观。

      (二)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合理成分和受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是毛泽东人生价值思想的形成的重要基础

      毛泽东首先接触西方文化,是从读到《世界英雄豪杰传》开始的。他对书中所记述的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振兴民族、挽救国家的英雄人物,及卢梭、孟德斯鸠等著书立说、唤醒民众的启蒙思想家,大加赞赏,并发表感概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丽、印度的覆辙,中国有句古语;‘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而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5](P18)之后,毛泽东又接触了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和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一些倡导救国言论、提出救国方案的学术著作,深受启发。尤其是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和早期新文化运动所广泛宣传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如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所阐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泡尔生所著《伦理学原理》所阐述的康德的二元论哲学,武者小路笃实的新村主义,詹姆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又名实验主义)等,毛泽东在认真研读之后,受到资产阶级以实现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使他的人生观进入新的境界,即从“无我论”到“唯我论”的转变。毛泽东在对《伦理学原理》所作的“批语”中指出“个人有无上之价值,百般之价值依个人而存,使无个人(或个体)则无宇宙,故谓个人之价值大于宇宙之价值可也。故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焉。”[3](P151-152)他认为个人的努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各除去我,即无宇宙。各我集合,而成宇宙,而各我又以我而成,苟无我何有各我哉。是故,宇宙间可尊者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从者惟我也。”[3](P231)因此,他指出:“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3](P247)虽然此时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还是唯心主义的东西,但他强调个人的作用,在当时是有重要意义的。正是在这种“唯我论”思想的支配下,并受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毛泽东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特别是受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启迪,使毛泽东坚定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鸿鹄志向,并开始寻找到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根本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从此,他开始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间,寻找依靠民众的联合实现救国救民理想的途径,这是毛泽东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大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