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果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拓彬 温州师范学院社科部讲师、法学硕士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 邮码:325003

原文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毛泽东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开拓性探索。虽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较大失误,但成果是主要的。

      一、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

      我国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继取得伟大胜利之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照搬苏联模式,还是从本国实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当时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严重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建国后的头几年,我国基本上是按照苏联模式进行建设的。这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并且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但是,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是至善至美的,何况每一种模式的实行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一种模式在这个国家也许可行,在另一个国家也许就不那么可行。苏联模式也是如此。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和党内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与管理体制遇到严重的挑战,社会主义建设中比例失调的问题突显出来。与此同时,一贯主张从中国实际出发并对照搬苏联模式不甚满意的毛泽东,也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逐渐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1955年底,他在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毛泽东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也是和当时的国际环境分不开的。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年,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大地上确立起来。在国际上,苏共召开二十大,第一次揭露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阴暗面和斯大林的错误,引起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剧烈动荡,这对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不能不重新思考,促使人们解放思想。这就破除了对斯大林理论观点和苏联建设模式的迷信,极大地促进了党和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果

      面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全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内最具理论创造力的毛泽东,在以后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历程中,从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之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的和直接的思想理论渊源。

      第一,提出和论述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和主要课题。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开始的。何谓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如何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农业大国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鉴于苏联和东欧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先后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指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可以和苏联有些不同”(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31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所谓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由于中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必须把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是投资的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需的。这一点必须肯定。但同时“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7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要注重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7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这是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基础更加稳固。”(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722~7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他还以史为鉴,谆谆告诫全党:“我们要求在取得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比较取得革命经验的时间要缩短一些,同时不要花费那么高的代价。”(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7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这就是毛泽东关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实践证明,毛泽东开辟的这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是非常正确的。

      第二,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为了正确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毛泽东认为,还必须确立一个基本方针,这就是“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7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我国经济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针,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毛泽东多次强调了这一方针,指出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主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生产,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同时也要积极争取外援,开展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以上各项方针,反映了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相关文章: